传承红船精神 致敬百年风华
中国晚协第36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红船行”采访活动走进嘉兴
【发布日期:2021-12-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12月6日至8日,中国晚协第36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红船行”专题采访活动在浙江嘉兴举行。全国各地60多家新闻媒体的社长、总编、名记齐聚南湖之畔,重走一大路、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夜访大运河、逛火车站文化创意街区、特色乡村之旅、看嘉兴高质量发展的民营企业……同行们目睹红船起航地的蝶变,纷纷用笔与镜头记录嘉兴市的创新与发展。
探寻嘉兴“发展密码”,致敬百年风华。中国晚协会长、羊城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海陵说:此次来嘉兴看到的新风貌、新气象让人感到亲切,蝶变后的嘉兴所展现出来的生机与活力,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从嘉兴看到了中国美好未来。
  
承载百年的“红船精神”
100年前,中共一大代表们来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宣告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00年来,嘉兴人承前启后、不忘初心,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城市,让“红船精神”在这方红色土地上焕发出时代的生机;100年后,承载着百年历史记忆的嘉兴火车站重新启用,复建的老站房用21万块青红砖组成,墙体上面篆刻着“建党百年·2021”字样,精心设计的“一大路”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将红色记忆串珠成网红“打卡地”,并用现代科技将“红船精神”生动描述、用雕塑把中共一大代表们的表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无不突显出这座城市的“革命本色”。
创新发展的地方经济
多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化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和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战赢”,全力打好“创新嘉兴”大会战,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着成绩。嘉兴市连续第二次荣获省政府科技创新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及排序中名列23位,省内仅次于杭州、宁波。2020年嘉兴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5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32个大类企业全部实现盈利,22个大类企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投入307.75亿元,列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39.38亿元,列全省第2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2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22家,均创历史新高;入选省海外工程师82人,入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8个,均列全省第一。
绵长厚重的文化积淀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约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1700年建城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代以来,走出了茅盾、金庸、徐志摩、王国维、丰子恺等许多文化名人,这方水土积淀出厚重的“江南文化”,也滋养着“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嘉兴人文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嘉兴大运河文化,大运河嘉兴段的开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大运河的开通,确立了嘉兴 “左杭右苏”“南北通衢” 的运河古城地位,促进了嘉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以明清运河主河道为骨干、各历史时期的运河干道并存,其网状河道体系至今保持畅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孕育嘉兴的“母亲河”,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文化遗产,并孕育了地域特色的江南文化、嘉兴民俗文化。
在嘉兴,文化浸润着生活,人间烟火中不经意间就散发着文化气息。嘉兴粽子是当地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里有着我国目前唯一一家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在王江泾镇古塘村,各色浓妆彩绘、寓意吉祥的灶画为当地乡村文化旅游焕发新活力。
强村富民的“嘉兴密码”
据悉,2020年嘉兴全市人均GDP达到1.63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41万元和3.9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1,所有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均超过120万元,所有县都是“百强县”,在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上,城乡居民生活殷实、安居乐业、均衡富庶成为嘉兴大地上最具特征的“生活金”。
嘉兴的农民是怎么做到“共同富裕”的呢?同行们一路探寻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嘉兴密码”。多年来,嘉兴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瞄准发展的方向,推动地方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在油车港镇胜丰村,农民家家户户都有产业;姚庄镇的丁栅村和沉香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形成了拥有研学教育、田园乡创等体验基地;大云镇以产兴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强、产能高、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落户该镇,发展地方经济,让村民们真正富了起来,共同富裕的理念在这里有了生动实践。
|
山水为媒 文旅唱戏
电力赋能“无忧”路 自强助残聚合力
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 “防消联勤”筑牢安全防线
从浙江温州到福建莆田:政企双向奔赴 “撬动”百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