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提质减负打造“高效课堂”
【发布日期:2021-12-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引言:为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学教研机制,促进师生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我市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改革。11月29日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陈惠黔带队赴各县、区学校观摩高效课堂示范课,并现场评课议课,听取教育教学改革意见建议。陈惠黔指出,教育应该是我市的一张金字名片,解决教育问题,本质上就是提升教育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近日,晚报记者再次深入一线,探访“双减”政策下“高效课堂”的莆田模式,并推出系列报道。
2019年9月开始,仙游县以第一道德中学、仙游二中、华侨中学、大济中学、现代中学、城东中学、永鸿一中、三侨中学8所学校为试点,组成初中课改片区,开始进行课堂改革尝试。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教学方式,以课堂改革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读思达”培养学生“三力”
12月2日,冬日,暖阳,百年老校仙游一中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错落有致的教学楼里不时传来阵阵读书声。在八年(5)班教室,一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正在进行中,苏燕星老师通过多媒体电子课件正在给学生上“西安事变”一课,“角色体验”、分组讨论让课堂气氛热烈,不时有学生站起来发表见解。苏老师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课前思考、课中讨论、课后小结等形式提高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整节课下来,学生受益匪浅。
当日下午是该校七年级数学组集备时间,走进集备室,老师们正三五成群分组讨论本周的教学要点和难点,集备时在组长的带领下,注重课堂版块分类,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置,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从某种程度上说,‘双减’政策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更科学地设计课堂、作业形式和内容。”仙游一中教研室主任何泉清说,面对“双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首要任务,要在研究学情、生情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目标,让学生们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提高综合素质。
据了解,仙游一中2018年入选福建省首批4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近年来,教研团队不断探索和实践“读思达”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探索建构初高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改之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校探索形成了多学科“读思达”教学法模式,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提升相结合、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评议相结合、课内适应训练与课后巩固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寻求课堂效益最优化。
仙游一中校长黄桂福告诉记者,“读思达”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辩证思考能力、准确表达能力。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的教育理念,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上实现“自主、互动、合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百花齐放打造高效课堂
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愈发重要,近年来,仙游县不少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多模式打造更加高效的激情课堂。
“上课前,我们用导学案预习;上课时,通过导学案,我们能更轻松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课后,也可以拿着导学案复习巩固知识。”12月3日,仙游县第一道德中学学生陈晓龙拿着自己的语文导学案向记者介绍,这学期起,各科老师在每节课前会为他们发放导学案,小小一张纸,却对各科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自己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上课更自如。
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性,仙游第一道德中学采用“三段六环”模式,重视导学案的作用。“我们每周都要组织集备,各学科编制好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中既要包含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同时要根据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设计师生、生生互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导学案、结合课本、结合老师的讲解,来完成导学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各科导学案老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特点灵活调整。”校长许宗仁介绍说。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效益决定教育质量。双减模式下,如何向40分种课堂要效益?仙游华侨中学要求每位老师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高效课堂需要老师激情教育,功课做在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十分重要。备课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了解学情,结合学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听好课,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升了,课堂质量也就提升了,达到高效的目的。”校长林建华说。
仙游第一中学永鸿分校在2019年秋季被仙游县进修校选为八所课改校之一,学校结合一些先进学校的做法,探索出“检学、导学、互学、展学、测学、点学”的“六学”模式。通过教师培训、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等一系列工作,将高效课堂改革引上马。改革实践后,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对高效的教学模式有了实践性的效果,在导学案的编写、课堂环节的自由把握等方面有了新的理解,集备的气氛比以前更加浓厚。
“读思达”、“三段六环”、“三主六环”、“八步教学法”、“一导三探一练”……如今走进仙游各学校,百花齐放的高效课堂模式,正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相比以前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现在的课堂更活泼有趣,老师注重和我们互动,同学之间多了讨论环节,我们学得更轻松,知识掌握更灵活,不再机械化地读背,我们都比较喜欢这样的高效课堂。”仙游一中八年(14)班的黄悦婷说。
课堂改革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近年来,仙游县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打造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新模式,力促教育教学质量大提升。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从聚焦师能提升、聚焦科研引领、聚焦课堂提质出发,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合全县实际的高效课堂建设之路。
2019年9月开始,仙游县选取8所学校组成初中课改片区,开始进行课改尝试。教育部门与第三方教育平台达成合作,把“三段六步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主张课堂教学要具备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导学测评三段,预习导学、自主学习、检测释疑、合作学习、探究展示、整理测评六步。此后,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提倡教师们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对当前各种高效课堂模式学习、提炼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具体情况探索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新模式。形成了仙游一中“读思达”、仙游侨中、永鸿一中和道德一中“三段六环”、现代中学“三主六环”、南方中学“八步教学法”、实验小学“一导三探一练”等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鼓励学校立足校本立足实际,精细常规管理,建立“三级巡课”等制度,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体系。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仙游县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制订《仙游县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重点难点焦点问题,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构‘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新样态。”仙游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林峰表示,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师生关系,以课堂改革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晚报记者 吴林玉
|
山水为媒 文旅唱戏
电力赋能“无忧”路 自强助残聚合力
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 “防消联勤”筑牢安全防线
从浙江温州到福建莆田:政企双向奔赴 “撬动”百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