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荔城区:让“高效课堂”行之有效
【发布日期:2021-12-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黄凤珍】

  

      

      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效果决定教育质量。荔城区立足于课堂教学,将高效理念与各校摸索相结合,将示范引领与教师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公开课前期诊断、研讨课互助提高、达标课规范流程,使全校教师分层分批逐步达标,最终使课改形成模式在全区各校推广形成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新局面。

  巧用“学案导学”  提高教学效率

  12月7日下午,记者走进莆田八中,高二(16)班里书声琅琅,一节高中英语课“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正在进行,只见李蓉老师正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课中,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袁隆平的人物简介,随后导入阅读教学。老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循证重组,围绕文章标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Pioneer”及“All People”两个关键词,从而展开对人物传记所涉及问题的思考,在这些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的展开深度阅读。在完成整篇课文的阅读后,师生对“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the future? ”进行互动,“Engineer”“Teacher”“Doctor”……学生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后,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人物品质“What kind of person is a pioneer?”,从而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What’s your lifelong pursuit?”……


       整节英语课分为简洁引入,阅读指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答疑、释疑、解惑,强化训练等多个环节。莆田八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该课堂应用得淋漓尽致。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李蓉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实践,以前课堂上学生基本不敢站起来回答,现在抛出问题后,小组讨论热烈,学生也敢于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

  高二(16)班的学生何慧君说:“这种上课方式可以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同学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对知识的运用、理解得更加透彻。”
  英语教师李蓉说道:“课前,老师们都会先向学生分发导学案,让他们运用晚自习的时间,对下节课要上的内容有初步的自我理解。课上,以组建小组用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形成从解决问题到互相探讨再到学习报告的一个知识学习过程。”
  随后,在高一(16)班的一节生物课上,陈健健老师将小实验搬进课堂,并将“学案导学”中的问题一个个发问,引导学生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同学们分小组热烈地讨论着……
  莆田八中物理老师陈秋介绍,课前我们需要充分备课,编写好导学案,并提前分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内容。并阅读里面的相关知识。课中,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的反应情况。还要关注那些学困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能力。
  引入“三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除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教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高效课堂推进的关键。莆田八中还将“三备”引入到教师备课的过程中来。每周按学科将老师召集在一起,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对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
  莆田八中英语教研组副组长翁志祥告诉记者,首先是一备,由主备教师提前分发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的设计导学案、课件以及校本作业等;其次是研备,由负责的主备老师进行说课,大家补充,然后形成集备的记录和成果;最后是三备,就是大家进行修改之后,形成个性化的教案,最后用于教师的上课。
  据了解,“学案导学”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学案导学”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条分缕析、各个击破的效果。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则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地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成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达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效果。
  据莆田八中党总支书记、校长吴正平介绍,2014年到2016年,学校探索实践“学习放在前面、作业放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发现该教学模式对学习终端设备要求严苛后,2016年开始,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基础上衍生探索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来开展高效课堂。吴正平表示,目前新校区正在抓紧建设中,新校区的教室后面,都有配置一间小间,今后将按年段,组成一个封闭的学习系统,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专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将“学案导学”持续推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精细打磨  优化高效课堂流程

  莆田八中探索推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只是荔城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精英中学6+3模式,江苏东庐中学“教学合一”模式,山东潍坊“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湖北枝江一中“4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任何高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荔城区将高效理念与各校摸索相结合,根据城乡学情差异,组织全区教学精干力量,潜心研究典型的教学模式,鼓励学校认真分析,博采众长,吸收内化,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精细打磨高效课堂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把课堂教学当作学生培养兴趣、获取知识、锻造能力、发展思维、养成习惯、培养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主阵地,把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教师教学的价值追求和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早建构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莆田第四中学作为莆田市核心素养进课堂试点校,引进探索“读思达”教学模式,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打造高效课堂。主动承办多场以“读思达”教学法为主题的莆田市普通中学市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截至目前,共推出了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通用技术、音乐等多学科100多节公开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做到“一周一主题”,并定期邀请各地市名师来校指导,通过“点课台”示范引领、主题研讨、同课异构、观摩课等形式,精心打磨“读思达”课堂的每个环节。已初步形成了各学科教学的高效课堂新模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各学科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读思达”课堂教学模式。

  荔城区梅峰小学结合校情、生情,探索实践“读、思、达、练”的“读思达”教学模式。作为莆田市核心素养进课堂试点校,该校把经验做法辐射到集团校、市区教学开放日、区扶贫对象建瓯市迪口镇小学,让更多的师生分享“读思达”高效课堂的经验做法。有收获,更有困惑,该校深入探究该如何在低年级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推动高效课堂在学校的全覆盖。
  荔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荔城区将借助我市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良好契机,从抓观念转变、抓操作培训、抓模式研习、抓督查保障多方面入手,继续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优质课展示、推门听课等活动,统筹城乡教研资源,不断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