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千年木兰陂,千年一座城
【发布日期:2021-12-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东有木兰陂,西有都江堰

  并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明双璧”
  有了木兰陂
  才有了福建四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
  才有了莆田“文献名邦”之美誉
  木兰陂
  国家水利风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界灌溉工程遗产
  木兰陂
  跨木兰溪而建
  是拒咸蓄淡工程典型代表


01

  一座陂,一千年
  沧海桑田

  木兰陂建成前
  木兰溪水泛滥成灾
  海水因涨潮溯溪而上
  潮去洪退,盐碱遍地
  木兰溪两岸的南北洋
  只生蒲草,不长禾苗
  木兰陂建成后
  使咸淡水分开
  一边为淡水,一边为滩涂
  上引溪洪灌溉,下阻海潮侵蚀
  变沧海为桑田
  使“蒲田”为“莆田”
  木兰陂
  始建于1064年
  历时20载,两次功亏一篑
  第三次方告成功
  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见证
  入选我国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木兰陂陂体
  全长219.13米,高5.2米
  由32根4.5米长、4吨重的将军柱
  作为陂墩砥柱,千年不垮
  站在木兰陂上
  脚踏宋代花岗岩
  听千年潮音,捧千年潮水
  看一天两次涨潮
  观九月天文大潮
  潮水漫过木兰陂与溪水相会
  仿佛一眼千年


木兰陂渠系工程示意图 (制图/吴荔三)


木兰陂渠系
  全长309.5公里
  由南北洋平原上的大小沟渠组成
  将木兰溪水
  七分引入南洋平原
  三分引入北洋平原
  木兰溪水通过南北渠
  灌溉南北洋平原16万亩良田
  蓄水3100万立方米
  素称“平原水库”
  造就了莆田的农耕文明



三次筑陂史(制图/骠骑传媒公司)


第一次筑陂,被洪水冲垮
  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倾尽家财携10万缗钱入莆建陂,功成之时被山洪冲垮,钱四娘悲愤之下投水殉陂。
  第二次筑陂,被潮水冲垮
  1068年,长乐人林从世携10万缗钱来莆筑陂。接近完工时被潮水冲垮。
  第三次筑陂,大功告成
  1075年,北宋朝廷倡导兴修水利,应召而来的闽侯人李宏携7万缗钱来莆,在智日禅师协助下筑陂,莆田三余七朱、陈林吴顾十四大户捐钱70万缗,历时8年筑陂成功。


02

  一座陂,一古城
  文献名邦


  南宋咸淳元年(1265)
  度宗皇帝盛赞
  “莆,文献之邦也”
  宋代每42名进士中有1名莆仙人
  历史上,莆田出了
  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辅
  木兰陂渠系纵横交错
  南北洋通航河道四通八达
  带动了莆田溪海联运和内外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繁荣与文化昌盛


  

古谯楼(图片/莆田文旅)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是福建省仅存完整的一座鼓楼,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现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游文庙(图片/莆田文旅)

  始建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是福建现存四个县级文庙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摄影/李翔)

  位于涵江区,曾经是商贾云集、物资往来的最繁华地带。从这里出发,兴化商帮行走天下,足迹遍及海内外,开创出“无兴不成镇,无莆不成市”的商业传奇。


  



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摄影/蔡昊)

  内有大路街、县巷、后街、衙后路、庙前路和坊巷等6条古街,街巷格局至今保存完好,是莆田传统的商业繁华地段。



03

  一座陂,一未来
  跨溪新城
  木兰陂
  兴化大地上的不朽传奇
  跨越历史长河
  不仅造就了一座历史文化古城
  更造就了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跨溪新城



莆田城市风貌 (摄影/舒小简) 



莆田市博物馆,位于绶溪之畔(摄影/蔡昊)



莆田市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位于木兰溪原河道玉湖之畔(摄影/蔡昊)


三筑方成一座陂

     养育一方莆田人     

    见证古府新发展   

 激励乡梓再奋楫

文字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