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焦点
千年莆仙戏·美得令人窒息
【发布日期:2022-01-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360万人,一种方言
  千年演绎,一个剧种

  百个剧团,年演五万场

  莆仙戏《大唐梅妃》(摄影/蔡昊)

     相传,莆仙戏源于唐朝
  莆田江东女子江采苹被选入宫
  深受唐玄宗宠爱
  赐号“梅妃”
  其兄入宫探望
  唐玄宗赐一班梨园子弟偕归娱亲
  成为莆仙戏艺术的源头之一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
  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
  至今仍保留不少宋、元的音乐元素
  古老剧目及表演形式
  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的价值不是用别的可以补偿的
  莆仙戏的价值等同于中国文化
  中国戏剧的价值
  ——着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 郭汉城
莆仙戏·千年

  莆仙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历经千年,仍活跃在舞台上
  2006年入选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
  ——出自南宋莆籍词人刘克庄
  《即事三首其一》
  就已经收藏的莆仙戏剧本数字来说
  全国以至全世界
  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
  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
  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着名戏剧理论家 刘念兹
  莆仙戏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现存传统剧目5000个
  演出手抄本8000本
  其中
  保留宋元南戏原貌
  与故事情节类似的剧目81个
  新中国成立后
  莆仙戏登上历史高峰
  数度晋京演出
  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莆仙戏剧目——古抄本
  (图片/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提供)

     莆仙戏·独特

  京剧大师梅兰芳题词
  莆仙科介,传统芬芳;有图有解,新见发扬。斯编荟萃,生旦净丑;形态不同,风神富有。后生苦学,高峰能到;党培养下,勿忘创造。(摄影/苏滨)
  莆仙戏
  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木偶戏)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独特表演艺术
  独特的仪式
  在莆田,每一个戏班
  都奉唐代乐工雷海青为戏神
  戏神又称为田公元帅
  按凡例,新组建的戏班
  必须去戏神祖庙请香火
  举行落棚礼
  戏班新戏开台
  都要先演《田相公踏棚》
  独特的唱腔
  莆仙话
  是莆田特有的一种方言
  只有360万人使用
  被喻为“中原古汉语活化石”
  用莆仙话演唱的莆仙戏
  声腔极为独特
  有曲牌1080题
  俗称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
  锣鼓经420套
  独特的音乐
  莆仙戏使用
  伬胡、四胡、筚篥、八角琴等特色乐器
  更有“石狮压鼓”演奏技法
  独特的动作
  莆仙戏借鉴了傀儡戏的表演特色
  各种角色行当
  都有独特与高难度的步法基本功
  如:生角“三步行”,旦角“蹀步”
  靓妆“挑步”,丑角“七步遛”等
  被称为“四大母步”
  独特的脸谱
  流传下来的莆仙戏脸谱
  有300多种
  表情各异,画法独特
  以“包公脸谱”为例
  京剧包公脸谱“黑脸顶新月”
  莆仙戏包公脸谱“黑红白脸,两颊日月”
  寓意“日断阳,夜断阴”
  二者明显不同

    莆仙戏·大雅

  好戏誉全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
  莆仙戏有多个剧目
  轰动中国剧坛
  获得了高度赞誉
  莆仙戏涌现了一批批
  优秀表演艺术家、着名剧作家
  2000年
  王少媛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21年
  黄艳艳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16年
  郑仁森获得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
  2021年起
  吴清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化艺术
  莆仙戏《春草闯堂》

莆仙戏《春草闯堂》
编剧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1979年参加国庆30周年晋京献礼演出,获全国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被全国600 多个剧团移植排演,收入《当代中国十大喜剧集》。(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莆仙戏·大俗
  村村有戏台,天天有戏看

      

      

      莆仙戏
  在莆田广受欢迎
  现有100多个剧团
  一年演出累计5万多场次
  大事喜事,演戏看戏
  一村有戏,方圆十里村民
  扶老携幼,赶场看戏
  独特的莆仙戏
  造就了莆田人独特的看戏文化
  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
  莆仙戏常年深入乡村演出
  群众喜闻乐见
  在古装大戏演出前
  加演现代文明小戏
  普及道德规范
  倡导文明新风
  深受群众欢迎
  成为全国知名的公民道德建设典型
  如果你也想一睹她的千年风采
  推荐你到
  莆仙大剧院和三清殿
  品一曲千年南戏
  赏一席文化盛宴
  一种方言,一个剧种
  乡音不改,千年传唱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