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石梯寺是一座充满传奇的古寺,是东海一带人心中的圣地。千百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初九日、五月十六日,东海及泉州一带的信众纷纷来寺进香。据说因信众太多,为避免拥挤,东海各村分批分时段分流进香。 聊到石梯寺,蔡兄眼里会放光,特地邀请我去打卡。他说石梯寺在他老家很出名,这是一座很有故事的古寺。他们小时候相约游玩,常常会去石梯寺。蔡兄说,去往石梯寺的石梯路上,有仙人足印等景观。石梯寺在东海人心中的地位,有如壶公山上同样主祀玉帝的凌云殿在新度人心中的地位一样。蔡兄还说,石梯寺的风光很美,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我一查,并不在二十四景之列。我想,一定是蔡兄太爱家乡的美景了,石梯寺是他心中的“二十四景”。
石梯寺原名石梯建福禅院,开山祖师是河南魏博节度副使木锄。相传,当年木锄带兵平闽时,一方面,因为厌恶仕途,辞官为僧,另一方面,是被这里美丽的风光所吸引,木锄辟山开路,凿坡建庙。唐乾宁三年(896年)赐额:“石梯建福禅院”,明代改为建福寺,俗称石梯寺。在古代,石梯寺一带是读书习武的好地方,传说唐十三道御史朱国步,宋代江浙总兵杨光度,清代台湾水陆提督游金辂,都曾在此流连驻足。
近些年修了盘山水泥路,可直达石梯寺,原来的石梯也已经杂草丛生,很难通行。其实,石梯寺因石梯而名,就是要沿着当年木锄走过的石梯,才更有味道。 近代莆田农民起义首领黄濂,带领起义军攻打仙游城时,路过此地,把寺院作为义军的行营,也因此寺院遭洗劫、烧毁。现在的石梯寺是后来重建的,寺内亭、殿气派,就连放生池也修了假山,山门更是气派。
石梯寺东侧山上立着一尊4.2米高的汉白玉石像,石像纪念的是忠门人伍肇顺。伍肇顺8岁时随木锄祖师在石梯寺出家。肇顺进寺10年,有一天山洪爆发,寺内无火种无法开锅,为救寺僧,他至坪洋村乞火,半路遇虎挡路,发愿乞火后舍身饲虎,虎便给他让路。
东海人多从事建筑业,特别是做涵洞、路桥工程,讲诚信、不欠薪,据说也有信奉伍肇顺“以身饲虎”重合同守信用的千古诚信精神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