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峰山,位于东峤镇铁炉村附近,山脉连绵起伏,横贯东峤、平海、埭头三镇,两面临海,一面朝向一望无际的盐田,显得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宛如一位娴静酣睡的美人仰卧于碧水绿洲的平海湾之中。 在鹭峰山的顶端主峰宝殿峰和香炉峰的山坳里,至今还保存着明代古城寨遗址鹭峰寨,还有多处元代以来的摩崖石刻和建于元代的鹭峰寺遗址等文物景观,给鹭峰山披上神秘的面纱,吸引游人登山流浪、寻幽探胜。 周末,我们一行相约前往寻幽探胜。从鹭峰山山脚下的东峤镇铁炉村沿着水泥硬化的山道步行,一路上,时而观看山上的怪石、奇花异草,时而俯瞰星罗棋布的盐田,一堆堆雪白的海盐有序堆放在周边,一座座洁白的巨大风车矗立在盐田其中,视觉十分震撼,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站在山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微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 鹭峰山上,怪石嶙峋,石像多姿多彩,韵味无穷。同行向导张宗海长期在鹭峰山探幽,对这里山水草木了如指掌,不时指着路边的奇岩怪石,饶有兴趣地说个不停,让人陶醉不已。 不知不觉到达鹭峰寨入口处,迎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山门与保存完好的鹭峰寨北城门及部分古老的城墙紧密相连在对面的岩石壁上,文物古迹与现代文化设施交相辉映。站在山门口,有一块怪石吸人眼球,它状如石龟,惟妙惟肖,面朝鹭峰禅寺,美其名“神龟听禅”。 鹭峰禅寺前身是炉峰岩精舍,创建于元朝,历史悠久,饱受沧桑,现为一座七厢房,寺背靠宝殿峰,面对香炉峰,因状如香菇,也称香菇峰。寺门口一楹联:“白鹭亭亭参法座,翠峰卓卓列罗城”。恰如其分地描绘出鹭峰山上古寨内外一派翠绿,郁郁苍苍;寺对面曾因有白鹭群集栖息在山上,美丽的山名出自美丽的传说,令人遐想不已。 古寺对面香炉峰岩石砌迭,峻峭挺拔,犹如直插云霄,蔚为壮观。与宝殿峰对立高耸。向导张宗海在顶峰留下了许多足迹,触景生情,感叹之余!随口留下一联:云游宝殿,沾丝丝画意;日照香炉,飘缕缕轻烟。 登上香炉峰顶端的磐石上,视野无限开阔,极目远眺,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一览无余,海阔天空。 鹭峰禅寺周围怪石林立,有石仙桃、石鼓、石镜、僧帽石、龟背石、石豹、石樽、石象等形状各异,各有各的趣味,令人叹为观止。 在鹭峰禅寺的上方有一块巨石,用石头在这巨石下四处敲打,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悦耳动听,神奇的是,会传到对面香炉峰,故有“石鼓听音”之称,为深山古寺增添了灵气。 鹭峰禅寺左侧是宝峰亭,通往宝峰亭的山路曲径通幽,两边芳草萋萋,怪石遍布,摩崖石刻随处可见。在怪石上,刻有“石门”“石镜”“独木桥”“双松迎”等石刻为隶篆书,而“少室”两字为行楷书,系是元至正丙申年,寓温陵(泉州)钱云泰义书。鹭峰山景色秀丽,不少文人墨客曾来观赏此山景色,并留下了墨迹。 宝峰亭建筑是一座双层三厢房,有一对联:弄月照慈容佛眼宏开诸邪避,祥云枎妙相婆心一发四处安。把宝峰亭下方水清似镜的弄月池,对面的香炉峰上祥云似花蕊一样绚丽多彩,巧妙写了进去。在宝峰亭下方可看到有一对线条流畅,形体奔放舒展的龙、虎、凤石刻隐没在草丛边,别有一番韵味。 沿着宝峰亭附近一条人工砌成的条石台阶,拾级而上,往宝殿峰上攀登,一路可见怪石杂陈,古树挺拔,穿行于奇石与树木之中,处处幽深,处处清静。 宝殿峰上有眠云石、石屏风、堆云、宝殿峰等摩崖石刻,其中“宝殿峰”的石刻刻在最高处的大石头上,石刻旁边上方有石窝,垂下白色流水的痕迹,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登宝殿峰顶上环顾四周,对面是矗立的香炉峰,北面、东面是鹭峰寨北、东古城门连接着城墙,仿佛在静诉历史沧桑。 鹭峰寨系明末清初抗清英雄朱继祚所建,原寨城周长3000多米,高4.5~5米,宽约1米,依山就势,吨石作基,方石垒起,有东、南、北三城门,城门窄至仅容一轿一马出入,若关闭三门固若金汤。现存寨城长数百米,有东、北2门。 朱继祚,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生,字立望,号胤岗,原莆田县横塘(今荔城区黄石镇横塘村)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经神宗、光宗、熹宗和毅宗四朝,官至礼部尚书。相传,朱继祚来到鹭峰山看到这里山高路陡,面海而矗,更有主峰宝殿峰陡峭壁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为兵家必争之地,逐下令将士修筑城墙。当时他虽年近六旬,仍身先士卒,与士兵并肩日夜奋战,终于建成了鹭峰寨。 鹭峰寨内一岩石边有一直径丈许的水池,名曰“弄月池”,池旁石上刻有“弄月池”三个字,传说是朱继祚手写的。这字体遒劲有力,与朱继祚的刚强性格如一。这个池原为八角形,直径约三米,池水常年不涸,水清澈见底,可照人影,能供千百人饮用。 古寺古寨,茂密的树木,林间的小鸟鸣叫,让人如同置身于世外幽境。鹭峰山上美丽传说永远在世人耳畔萦绕,诉说当年厚重的历史。 近年来,鹭峰山下的热心人们浇灌了三条上山的水泥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并对古寨古寺进行修缮,加强保护,为后代留住历史,留住记忆,吸引更多游人到鹭峰山上寻幽探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