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官帽山
一座官帽山,半部源头史
【发布日期:2022-07-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纪子谦】
仙游山仙狮灵光(张力摄)
木兰溪源一滴水碑(蔡昊摄)
仙游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
传说神仙游历此处,故得名。到底是何方神圣?有的说何氏九仙飞升经过,有的说太乙天尊漂洋而来,早已无从考据,神仙毕竟虚妄。
神仙走了,山一直在。后人却为“仙游”县名来历演绎出一桩“汉唐公案”。一方坚持“神仙说”,认为唐天宝元年别驾赵颐正乃考汉代何氏九仙故事,逐改为仙游县;另一方确信“地志说”,翻出唐宰相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载:“仙游山,在县西三十里,县因以为名”。殊不知,何氏九仙并非蜗居九鲤湖一角,亦会四处游历,足迹遍及仙游山,仙游山之名即便源自九仙,亦不足为奇,“神仙说”与“地志说”,二者有机结合,并无矛盾。
老家在仙游山,推开门窗,望见的山,名曰天马寨。其山势巍峨雄峻,自不必多言。
仙游山官帽山
天马寨,别名官帽山。站在郑纪祖居——纪氏祠堂前观望天马寨,山形犹如一顶明代乌纱帽。飞山诗社社长余永健有诗云:
《过官尾村》
官帽山前别有村,尚书生里俗风敦。
传言未必来空穴,轶事何妨满故园。
坐放檐声穿牖入,立看鹭影隔溪翻。
水穷云起寻常遇,疑即辋川摩诘门。
官帽山下最有名的是郑纪出世故事。郑纪为官清廉公正,体恤民情,口碑极佳,民间有“莆田出卜死,不如仙游出郑纪”的乡谚,同时有“生在纪家、养在郑家”民间说法。
郑纪生父纪陆家境贫困,独自一户人家在仙游山官帽山下烧炭为生,露宿饮居于坝头溪边上。虽是贫贱夫妻,却也恩爱和谐,只是年近半百,尚未生得一儿半女,引以为憾。纪陆夫妇为人厚道诚正,日常以行善为乐,对天地神明异常敬畏,遇庙烧香,遇佛拜佛。或许冥冥之中感动神灵,果然大开天门,老来得子。据说郑纪出生时红光闪闪,把附近山头照得红彤彤一片,方圆几十公里都可瞧见,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纪陆烧炭把山给点了。
郑纪自幼聪颖好学,纪陆夫妇年老贫困,无力供养就学,只好过继给郑员外抚养,以姓冠名。郑纪二十八岁考上进士,因政见不合,归隐故里达20余年;年逾半百方奉诏复出,大器晚成,名满天下,官运终达“一品尚书”极限。郑纪清廉自守、刚正不阿、体察民情、官声斐然,为父老乡亲们做了大量的好事善事,尤其是彻底纠正了当时对仙游赋税的不合理征收,仙游民间世世代代感念他的恩德。
仙游山纪氏祠堂(纪子谦摄)
官尾村庄居民多以纪姓为主,仙游山纪氏本聚集海洋尾而居,后来纪陆族亲从海洋尾迁往官渡尾,纪氏后人就在坝头溪边建造起了纪氏祠堂,算是郑纪祖居吧,原本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正对着官帽山,风水神韵俱佳,门前还竖立有旗杆夹。在封建朝代,凡是村里有人考中举人、进士,为了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便在本村本姓的祠堂门口立一对旗杆石。祠堂前的一对旗杆夹据说是清光绪二十八年,乡人纪有堂考中举人时所立。值得一提的是,自纪姓先祖奉礼迁居仙游山后,其孙纪用金榜题名,二甲赐进士出身,官授江西九江府通判。而至清代文风鼎盛,贡生、举人并不鲜见,甚而乾隆年间有贡生纪进华与清代才子纪晓岚联谊交好,乾隆四十六年纪进华与夫人生日寿辰,纪晓岚还为其亲写寿辞,赠送寿屏。寿屏保存完好,美谈留传至今。
官帽山,是山,更是寨,因此天马寨名更为人所知。寨,一般指驻兵的营地或强盗聚居的地方。天马寨住的却是村民。上山路径比较陡峭,仿如马脖子,一群人只容纵队通过,山顶却比较平整,村民原在山顶上累石筑屋,多达120间,如今尚有石基遗址,但被满山遍野疯长的铁芒萁覆盖的严严实实,至于何年何月建造已说不出个子卯寅丑。山顶没有水泉,印象中山腰倒有一汪源泉。小时候村子里学校组织野炊就爱往天马寨去,爬到山腰后就在水泉边搬两三块大石头垒个简易灶,弄点被太阳晒干的铁芒萁引火,再架上锅就可以煮了。
天马寨顶原有的石屋,乡人口中流传甚广的就是“逃土匪”故事,意为躲土匪。仙游山是仙游、德化、永春交界地,鸡啼闻三县、一脚踩四乡,早前很多客商行人要打此经过。土匪们占据险要地段,利用地偏路窄的小山沟,拦路抢劫,祸害当地村民和来往客商。更为甚者,进村入户打家劫舍,绑“票子”,掳人勒赎,把家境稍好的子女绑走,让家里人拿钱赎回,或遭其贩卖,惨遭杀害亦有,一来犹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留,村民深受其害。每逢土匪来打劫,村民闻风即跑,逃到天马寨山顶,每户一间,并在关隘处布置栅栏,然后安排人把守,土匪要攻上山,把守人就往山下扔砸石头,山上石头取之不尽。山顶虽没有水源,村民居留此处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土匪也不能久待,当时有乡保民团负责剿匪,因此村民得以渡过难关 。
土匪历朝历代有之,仙游山纪氏族谱曾记载,明嘉靖四十年贼匪首洪九在乡里倡乱,有一先人名讳元清,魁伟勇力过人,有次被十数个贼匪抓住,勒令其替贼匪背刀,不料元清胆识过人,举刀怒目而麾之,众贼匪皆不敢近前;明万历壬寅卅年诏授冠带乡饮,黄文煜署仙游县事并巡检时,赠匾旌曰:恩宗耆德。戴氏族谱也记录了,民国时期,仁山戴加油担任保长,到任后敢与土匪较量,死了两个同胞兄弟和一个九岁的儿子,自己九死一生捉拿到匪首,县署授匾“锄奸功行”,让人信服,一时成为乡里风云人物。
官帽山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就是用作为游击队根据地。仙游山凭借地理位置特殊,上世纪四十年代仙游山成为游击队活动的重要根据地。
仙游山官尾后厝古屋(纪子谦摄)
1947年6月戴云纵队参加戴云山战斗,战斗失利后,游击队长毛票率领部分游击队员转移到南安八都、德化毛厝、仙游西区等地活动,有一阵子毛票和他的战友就潜伏在仙游山,很多山里人家都接待过游击队员,有一阵子毛票和他的战友就潜伏在祖父老屋里。
毛票和游击队员多次集中在官帽山脚下开会研究大事,平时要安排游击队员站在天马寨山顶放哨。站在山顶上,可一览方圆几公里的动静,及时躲避国民党官兵的追捕,占据天时地利人和。1949年2月成立中共仙(游)德(化)工委,刘佐周、毛票分别任正、副书记。为解放仙游、德化,中共仙德工委根据闽中工委的指示,组建了仙德游击队,由毛票任游击队队长,木兰溪源头一带好几位农民骨干参加了这支名为“铁流队”的游击武装,为解放战争做出重要贡献,解放后当地仙东、仙西、仙山三个行政村都被授予“革命老区村”。
历史为官帽山添涂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