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仙游下乡途中,遥望山上有塔,很是引人注目,朋友告诉我那塔叫望夫塔;前一段时间,从朋友圈看到航拍视角下的望夫塔,景色壮美,便心心念念着去打卡。
下高速后,郑兄请我们吃仙游的特色小吃赤饼,配上一碗花生甜汤,十分丝滑香甜。大概是郑兄小时候徒步登山,受过饿肚子的苦,便让大家先填饱肚子。所谓“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
车开到将军亭,一位陈姓老人家招手问我们可否搭车上去,他说他夫妻负责照看塔山寺的香火,他爱人在上面等他。他说他感应到今天会有车愿意载他上山。我愉快地邀请老人家上车。
快到山顶的一段路,还没铺水泥,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有的急弯会打滑,山上开辟了一个大停车场。老人家说,山下的很多人受不了炎热,傍晚会开车上山乘凉。 停好车,放眼望去,四面群山、山坳里的村庄、仙水溪、远处山顶风电场一览无余,白云、蓝天,令人心旷神怡。 老人家每天都从山脚下徒步上山,他说要爬好几个小时。再爬上一段登山石阶,就到达塔山寺和寺后的望夫塔。 因为台风天的缘故,山上风特别大,孩子小宝紧紧地抱住我,他怕被风刮了去。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四周的山,原本是汪洋大海,山间的人们建房挖地基时,还挖到了船上的缆绳及与海洋有关的痕迹。就像涵江的大洋一样,纯粹的山区,却起了个海的名字,也有在半山发现曾经沧海的证据。
望夫塔的传说,正是与海有关。那位后来被封为“塔山夫人”的女子周氏香娘,丈夫林作良飘海经商,好几年没回家。她思夫心切,天天登山顶眺望海上帆船,盼丈夫早日回归。后来觉得山不够高,看得不够远,就天天搬石头垫在脚底远眺。因为爱情,等夫出海归来无期而跳海,凄美的爱情故事千古传唱,后人建寺建塔以纪念。
我不太相信他迷失方向,山上的一座小塔,并不影响整座大山的形状,不致于找不到回家的路,即便是一时迷失,总会再想办法回家。我更相信他遇到了海难,周氏香娘悲痛欲绝而跳海,可见夫妻感情之深。
塔山寺和望夫塔全部是由纯石料搭建。望夫塔位于榜头镇南溪村海拔857米的高望山主峰,因山顶有古塔,当地人称高望山为塔山。始建于唐,共五层,直径6米,高15米,出檐为八角形。郑兄和蔡兄父子好奇地沿塔内壁上石梯登上二层。通往三层的通道被锁住,上不去,听说原来是可以一直登上五层的,为了安全,前几年锁住。
参观完望夫塔,我们回到塔山寺,了解关于塔山夫人的传说。老陈的爱人热心地拿苹果请我们吃,并邀我们中午在寺里吃午餐。我却掂记着郑兄中午要尽地主之谊的紫洋大肠炝,便婉言谢绝。
在塔山寺闲坐,静享山顶美景和凉爽之风,让人舍不得离开。但在那个不通车的年代,这“桃源”虽美,却在“深处”,也难怪那些送贡茶进京的和尚一去,便不愿意再回来。也难怪现在寺里没有和尚,只靠老陈夫妇留守照顾香火。
郑兄说,榜头镇也出了很多大人物。我不禁感叹榜头镇不愧仙游第一大镇,这方土地人杰地灵,不仅仅只有红木家具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