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读余一石及其书法作品
【发布日期:2022-09-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赵鲜明】
  认识余一石是在1988年5月间,他受仙游县委宣传部委托,组建成立首届仙游县书协的那天。记得当日来自全县各阶层书协会员的作品,挂满了仙游文庙里外各处墙壁。在众会员的要求下,当选为主席的余一石不厌其烦地穿行于所有字幅前,对每一幅作品都作了颇有见地和略带鼓励性的点评。那时不少会员(包括本人)的作品,与真正的书法仍有较大差距。然而,余先生总是满腔热忱且毫无保留地认真指教。之后,为了促进会员们更好地提高书法水平,他又临时决定增加了书法讲座议程。听了余先生所作的书法讲座和介绍自己学书的心路历程,使我感到他身上凝聚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勤勉而执着的韧劲。
  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的余一石,幼时即近家学、得薰染,爱读书,好写字。后因家境清寒,常以指代笔,以水代墨,以砖代纸,刻苦临池。从贫病交加、辍学复学、考上省城、到毕业后从邮又为文,其间从未间断临池。日夕潜研于碑帖之中,不时流连于寺庙、宫院、古民居等名胜古迹,悉心揣摩前贤所遗笔法。此外,他一直认为,自古以来,大家都是以文化为底蕴而支撑作品的艺术创作,要学好书法,除了技法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其它文学的、音乐的、美学的、哲学的东西,也融合在自己的作品里。为此,他十分重视提高文化素养,常年自觉与青灯黄卷相伴,先后阅读了大量的古今文艺名着,仰取俯拾,博采众长,努力将自己的学养、阅历、修养及其它艺术融为一体,从而酝成了自己的个性鲜明的书法艺术境界。多年寒窗之苦,终于使他步入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余一石孤行独诣的学习方法,不但培养了他兼收并蓄、陶熔百家的吸收能力,同时也培养出他心有主宰,胸储造化,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创作能力。他早年习书,先从《多宝塔》入手,以求其筋骨;继则上溯魏晋,专攻《兰亭序》和《草书诀》,以挹其神韵;下临近现代名家,以博其意蕴;又能旁通秦篆汉隶,以味其古质之趣。最终还是顺着自己的气质、个性和爱好,十分明智地选择了行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王羲之的行书使他如痴如醉,心有所好,情亦独钟。他深知书写行书,当清新而不悖理法,宜放轶而不失规矩。悬锋飘落之际,必得兴会方能淋漓尽致。于是他便一头扎进神奇的天地之内,从历代名家的遗墨中,探讨消息。长此以往,用志不分,精神结撰,以至体会入微,加上他豪爽豁达的气质和襟度洒落的个性,形成了他那风姿秀逸,清新俊朗,浑然天成的个人风格。
  最近,我在仙游县龙华寺看到他应邀为新建殿宇题写的诸多匾额和对联等,深为其笔精墨妙和横溢的才气所折服。平心而论,他虽然篆隶楷行草皆能,但其突出的成就却表现在行书上。一根长锋在他的手中显得如此得心应手,在那一气呵成的笔势中,流溢着强烈的节奏和韵律;在那行云流水、错落有致的篇幅中,体现出无穷的机趣和生意。凝炼而富有质感的线条,颇似风舒云卷,于盘纡萦带之间,优游自如;奇纵而富有变化的字姿,翩若惊鸿,婉似游龙,于迂回曲折之内,横陈侧出,分分秒秒,妙笔生花。却很难看出他的书艺源自某家某派。他只是以古人的矩,运自己的性灵,虽不屑于求工,而能落而自合,与古人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似粘似脱的因缘关系,这或许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更令人叹服的是,他在追求整体章法酣畅淋漓气势的同时,也能把局部结构的奇正关系发挥得恰到好处。可想而知,他的行书也许仍未达到他所向往的最高理想境界,但他那笔老墨秀,生动洒脱的书风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墨宝,实际上早已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认可。
  除了行书外,余一石的篆隶楷草等诸体,也都有一定的造诣。他的书法表现手法,如吴越锦机,频翻新样,异常丰富。但在诸多的形式变化之中,人们最常看到的和最喜爱的却是他主导风格的行书。对此笔者认为,一个书法家尽管他具有非常的熔铸化裁能力,但要在诸多书体的形象中,皆显露出其独特的腕底风情,那是很难做到的。何况,在中国的书法历史上,至今未有一个篆隶楷行草俱精的专家。所以,我们不应以苛求的眼光去阻滞他自由奔放的才情,一切都宜顺其自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协常务理事,莆田市书协名誉主席的余一石,在逆境中奋斗不息、获得成功,赢得了许多行家的赞许。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型书展、书赛中获奖;中国书协理事、福建省书协主席陈奋武赞其书法:“笔下无尘”;书法界耆宿沈觐寿老先生为其作品写下“淋漓尽致”的评语;福建省书法界泰斗潘主兰先生看了余一石的行书后,留下了“铁画银钩”的赞辞……
  当然,这些成绩未必能享用终生,且艺术创作最后的拼搏并不在于技巧和功力,而在于书家的艺术独见和高尚品操。从近几年来,余一石在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新的成果中可以看出,他是深深地意识到这一层的,故尔对于他的未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成就是可期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