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读书贵切己
【发布日期:2023-01-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黄鸿彬】
  读书,一直是家长颇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作为教师,家长常问的一个问题,孩子怎样才能读好书?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有时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想读好书,顾名思义就得多读。反观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几乎无不多读书的。多读书是打底,万丈高楼平地起。多读书,夯实了基础,学习才有后劲,才可能学得好!多读书,是“布云”。多读书,多积云。云厚,才有雨可下。只有多读书,方能读得好。
  如此说来,家长点头称是。但问题又来了。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也喜欢看书,也读了不少书,但依旧读得差,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可见,想读好书,还并非仅是多读,那么简单。读书,愚以为还要切己。
  什么是读书切己呢?就是读书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要把读书的书切入自己的心里去,要内化,要融会贯通,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让所读的书,能为自己所用。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要把书读活儿。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读书要读得进去。好多学生,读书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读童话、小说等,多关注曲折的故事情节,读完就完,如风吹皱心湖,却可能并没有在心底里留下什么痕迹。如此读书,其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还有的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现风行“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打造,学校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阅读一定的书籍,往往还要求写作品的主要内容,摘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等,但一些学生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马虎应付,并没有把读书当作自己的学习需求。如此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读书,想要得到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就是要读得进去。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先可进行浏览,用比较快的速度把握书的主要内容,但读书不能止于浏览,不能总是囫囵吞枣。在浏览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就要对重点内容进行品读,可以对曲折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理解作者构思之妙;可以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对局部的语言进行品味,感受作者语言表达之美等等,有些自己喜欢的、觉得特别好的内容,该积累的积累,该背诵的背诵,讲求每次阅读都有所收获。如此读来,并非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有所舍取,有所侧重,重点突出。因有品读,内化,总有所获,方有比较好的效果。
  其次,读书要有用的意识。有人说,读书不要有功利意识,要多读“无用”之书等。这样的话是针对读书过于急功近利而言;也有人说,读书不求甚解。这也并非是读书可以一知半解。其实,有的是文本本身就是意味深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尽意表述。有的是受读者本身的理解能力所限,一时难以理解尽意,只不过一时放过,以后再阅读时,就可能会理解了。可以说,读书不求甚解,有时候也是无奈之举。当然,读书,也并非是为了消遣而已。如果仅为消遣,就不一定拘泥于书,能娱乐消遣的多得是。因此,读书,还是为了能有所用处,有看得见的实际之用,比如,作文、考试等,也有精神方面之用,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思想修养等。
  所以,读书还是要有理解、应用的意识。如此读书才更有效果。理解是应用的前提。只有理解了,方有可能正确的运用。因此,读书时,还要对所读的,联系生活实际,多想想有什么用,怎样用,纳入自己的原有知识体系中去。让所学的,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些大学者,作文演讲时,能思如泉涌,左右逢源,信手拈来,皆成妙谛。还不是因为他所学的多,并且对所学的了然于心,经过积淀、发酵、内化,就是引用别人的东西,亦是如同己出,不着痕迹,应用自然。
  可见,读书用的意识很重要。因用, 而让知识掌握得牢固,才能应用得自如。读书,才有真正的好处。
  再是,读书切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俗语言,读书改变命运。这是知识的力量,也是读书的最大用处。但有的人,对于读书是读归读,并没有把所读的化为己用。如此读书,是把自己当“书橱”而已,读书若是仅止于此。那读书之用就要大打折扣的,也可能改变不了命运,还迂腐不堪呢!
  比如,诵读唐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者,或许会背诵得滚瓜烂熟,也能理解诗意,明白诗的惜时劝学意味。但如果读而不切己,不以诗意来关照自我,没有从诗中汲取力量,化为己所用。读罢那诗还有何用呢?是为读而读,为附庸风雅,还是为某种外在的目的?其实,读了那诗,就要以诗意关照自我,反省自我,从而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或许无法做到,如诗中所述的,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但当惜时,不要虚度光阴,长年累月,刻苦坚持不辍,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学了该诗,当以诗意自警,奋发有为。这才是读书的最大要义。
  因此,由于人对读书的认识不同,对读书的方法不一,往往都会对读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难怪有人,读了很多书,却效果欠佳。也因而,笔者借此提出读书的几点建议,希冀对读者有所启迪,有所益处,足矣!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