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
天犀岩松风捣药
【发布日期:2023-02-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震辉 文 图】

  天犀岩,这座位于仙游城西十多公里处的古寺,一直少有人知。原因无非是有点偏僻和不肯“入世”。“登临古寺前,小草何芊芊。云雾山间绕,孤峰耸碧天。野花红烂漫,茫茫树生烟。日落余晖后,声声响杜鹃。”这是宋徽宗赵佶的诗《深山藏古寺》,他描绘了一幅深山老寺的孤寂场景。云峰野花树生烟,日落余晖听杜鹃,这种超然世外的画面充满了深沉的禅味。
  古代僧人喜欢在深山老林里结庐修行,在孤独与沉默中思考,在晨钟与暮鼓中感悟,在远离红尘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的宁静,在清苦自立的环境里探索哲学的奥妙。他们超然世外,寄情山林,谈论禅机,领悟佛法,追求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旧时的天犀岩正是这么一方精神乐土,人处其中心灵澄澈五骸苏畅无我无它。
  《乾隆县志》载:“天犀岩,在‘登擎寨’西,林壑幽深,阴晴灭变。每当夕阳返照,松风谡谡,声与泉流相和,雅绝尘喧。”“登擎寨”所在地位于龙华镇林内村与“三金”的分界山,“三郊路”未开通前进出“三金”需沿龙华溪河谷小道曲折而行,人们笑称过了林内村便是“山顶兄”。而林内村口的“磨头街”,因是交通要道而成一大集市。“登擎寨”的明清寨墙大体保留完整,高大宽广的寨墙依然顽强得屹立在峰顶,从山腰的土地庙仰望它,十分壮观的一道白色屏障(如下图)。站在寨顶的巨石上向西北望去,天犀岩寺就隐在山坳的半山腰里,依稀露出一角飞檐。


  天犀岩寺(如上图)始建年代不详,但口口相传隋代龙华寺开山祖师惟胜为了建寺,曾踏勘过天犀岩。这个传说无法证实,但确是适合僧侣修炼之地。此处三面高山环立,唯有东南一峡口可以通达,甚是隐秘。但一出峡口,外通“磨头街”却不远,入世和出世都很方便。南面的“隔岭”修有古道可以通往“三金”,曾是转往永春的要冲,存有宋元以来的古窑遗址。正是:“天犀岩麓,古道转处,人道惟胜曾住。山迷林雾,流水不怒,原是千年苦渡。”
  隋代的传说不一定可信,但天犀岩至少明代就已经开发了。此处北去不远的大济三会寺自古是个大丛林,该寺明代寺僧秋此着有《影月集》诗集,录有《天犀岩》一诗:“道人行止本无心,山水因缘次第吟。未了秋光惊淡冷,还来此地细推寻。数间茅舍寒篱菊,百道云泉落石林。爱客主僧能不厌,肯分香钵性情深。”诗中描绘了天犀岩的风光,赞其“百道云泉落石林”,说明在明代此处山林茂密泉瀑众多。天犀岩现所在行政村名曰“林内”,或许因此。而一句“爱客主僧能不厌”更说明了明代天犀岩已经建有佛寺,也证明了天犀岩寺在明代就已成较大规模,且与仙游各大丛林交往甚密。
  清代是天犀岩的大开发时期,据乾隆《仙游县志》载:“顺治间(1643-1661年)僧昙喜建为修真之所,至僧让悟复建‘听月楼’于东偏。”僧昙喜,派自城关东郊“三官堂”,他悲天悯人,做了很多其他功德。《仙游县志》载:“报恩堂,在东郊。明嘉靖间建,祀戚继光暨从军死事者三百余人。因其前祀三官大帝,又称‘三官堂’。国朝顺治九年(1652年),僧昙易增建。十二年城陷(1655年,郑成功部队攻陷仙游县城),僧昙喜收骸劳毙,因附祀之。”“报恩堂”专门奉祀对仙游有战功的将士,本是典型的明代道教宫庙,后来却成为佛教僧人的道场,这也是明清仙游佛道渐渐融合的真实写照。僧昙喜不但重修了天犀岩佛寺,也在天犀岩修建了“三官堂”分堂,续存至今。天犀岩鼎盛之时,周遭聚有数寺,为其下座,皆奉临济宗,“三官堂”便是其中之一。天犀岩山下田野里立有一方道光九年(1829年)的《盗卖树林断案碑》,记录了天犀岩祖寺僧人与“三官堂”僧人的树权纠纷,从侧面反映了清代天犀岩宗教的繁盛和佛道融合的情况。
  天犀岩寺右还存有清代康熙年间修建的临济宗祖师墓塔。这是“开山第一代传临济正宗三十四世随岳灵公禅师普同静域”的墓塔,落款是“康熙屠维单阏岁(1699年)蒲月谷旦合山立”。墓塔称随岳灵公为“开山第一代”,应该是指“临济宗”的开山第一代。“临济”是禅宗南宗五家之一,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顿悟。
  乾隆《仙游县志》载有三山(连江)翰林孙拱极吟叹天犀岩的诗:“三五庭前魄正盈,危楼高接斗参横。夜深何处风相送,不是人间捣药声。”据《福州府志》乾隆本载,孙拱极,字淑佑,庶吉士,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庄有恭榜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他在一个三五月圆之日访宿天犀岩,夜里无眠,于是推窗望月。清风徐来带来山野的阵阵松涛,仿佛是月中玉兔的捣药声。于是便有了“天犀岩松风捣药”的名胜了,怪不得僧让悟复建的是“听月楼”而不是“望月楼”,妙极。


  清乾隆年间九座寺门人绍颖、绍禄所编的《开科禅师语录》亦收有《游天犀岩》一诗:“云挂千峰翠,天犀境最幽。凭虚开结构,对景任遨游。罔象玄珠索,骊龙活水流。泾清原不浊,潭影日悠悠。”这首诗中提到天犀岩的景色很具体,有云峰、流瀑、清潭、空中楼阁、奇岩怪石等。“罔象玄珠索”也充满了浓厚的道家味道,看来多元的宗教信仰在天犀岩一直都存在。从现存资料看,历史上的天犀岩不会是个大丛林,但是仙游的“三大丛林”包括龙华寺、三会寺、九座寺的诗僧亲去拜访并有诗篇传世,说明那时天犀岩僧人也一定是很有文采的。
  清末“东来老人”编有“仙游名胜歌诀”,共收集四十处仙游美景,天犀岩也榜上有名:“九鲤湖湖光万象,菜溪岩石壁千仞。麦斜岩玉泉飘渺,天马峰云际危楼……天犀岩松风捣药,梅峰岩滴泉弄月。”天犀岩与传统“仙游四大景”同框,莫大殊荣。而“松风捣药”一词就是天犀岩的最佳广告,松涛阵阵,天月皓皓,无上清凉。
  如今的天犀岩仍然保存清代的主体结构,古朴庄严,深沉厚重,里里外外透露着浓郁的历史和人文气息。这是林内村的文化瑰宝,是无数善良百姓的精神寄托,亦是众多文史爱好者的打卡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