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仙游境内涌现出一批热心地方文史研究和文物保护的民间志愿者,他们努力发掘、宣传仙游传统文化和历史名人,搜集、发现古代建筑、名胜古迹、古道、牌坊、宅墓、石刻、古籍、碑碣等资料,对文脉传承和文物保护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近来,他们中的一些人着手研究明工部主事、诗人李灿箕的遗着、诗词、题赋、碑刻作品,除了地方文献已有的记载外,又陆续发现了李灿箕在书峰乡兰石村昙林寺镌刻的 “昙花开宝”,时过多日3月初他们在兰石村虎潭瀑布景区找到了沉没已久的“犹龙”石刻真迹,令游客们眼界大开。 3月17日,他们又乘兴追击,试图寻找李灿箕在折桂里柳尾潭石壁上的“钓鳌”题刻,但是无功而返。 据乾隆年间《仙游县志》记载:“柳尾潭在里尾大路下,汇兰溪、昆溪诸水,澄泓半顷,多奇石。” “工部李灿箕与隐士吴云梯留题处,有诗云:万里银河一鉴开,满天风雨洒苍苔。锦鳞挟浪寒飞雾,聊赠春江五夜雷。”虽然县志上载明柳尾潭位于折桂里里尾大路下,即今盖尾镇莲井村古道下,中间横着一条木兰溪,淌过水即是东井宫吴氏世居。但知晓底细的村人甚少,他们只知道上个世纪治理木兰溪时,沿岸很多岩石被开凿用作垒砌防洪堤坝的石料,“钓鳌”石刻可能早已消逝的无踪无影。但是,他们还是不甘心又折道来到柳尾潭下游的石马桥继续寻找。途中在石马寺停留期间,被住持贤瑞法师邀请入寺喝茶,交谈中法师提及他在三年前看到家乡道路旁有一道石碑填埋在泥土里,上半截似有“犹龙”字样,前些日子得知他们发现虎潭摩崖石刻“犹龙”后,始信这方“犹龙”似与虎潭“犹龙”有关。于是他们恳请法师引路一同前往现场查勘。
(李灿箕题刻犹龙诗接初唐诗) 到达琼峰境内的一座小山岗,法师指着一方裸露的碑石说这就是“犹龙”,他们上前一看果然凸出地面的石碑上露出了“犹龙诗接初唐音”七个字,左边署名 “侄孙灿箕”。从碑文内容分析,这块碑刻可能是李灿箕为其同族的某一长辈题写,长辈可以是叔伯祖或叔伯父。按理说这是左右两柱两道碑,可惜另一个石柱不知流落何方,一时也找不到下落。根据贤瑞法师介绍,此地原是乡村要道,距离不远的山顶上还有一个龙泉寺,十多年前因为修建仙港大道,此山被劈开一分为二,如今幸存一柱,亦属万幸。 那么李灿箕的长辈是谁?这块碑刻是古墓还是坊亭的石柱?
(李梁李灿箕神道碑) 根据县志记载,明代有一座表彰御史李梁的“荐秀坊”在香田里,初步判断这块碑刻可能就是“荐秀坊”其中的一个构件,故落款自称“侄孙灿箕”。因琼峰李氏族谱不幸于文革中燹于火,目前未能确认是否李梁的“荐秀坊”,尚待继续探寻和研究。这一天虽然寻找“钓鳌”无功,却意外又获得“犹龙”诗碑,他们倍感兴奋。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灿箕是香田里(今盖尾镇)琼峰村人,与铁面御史李梁是同族至亲。《仙游县志》载:“李灿箕,字士垣,御史梁之族。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授瑞安知县。居官八载,以清廉仁德称。擢北城指挥使,旋迁工部监督六科廊主事。” 李灿箕自从京城辞官返乡后,纵情山水,常与故朋好友结伴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鲤湖纪事》: 银汉仙槎远,仙源咫尺奇。 穴春飞雾屑,鹤啄偃松脂。 恋洞云生态,钓山月扫眉。 倘逢妃上履,风雨愿相随。 鸡子城怀古: 鸡子山头别有天,无诸纪胜在何年? 雄关百二如棋置,垅断松拖一片烟。 灵山夜坐: 趺坐空山远,迢迢河汉明,离痕波面月,破寂岭头霁。 即境都芜梦,何身抛火城,名僧南岳至,相与话无生。 并题联:“两漈汇流升一鲤,千松摩顶护三门”。 李灿箕家乡附近是石马桥,被宋代诗人王迈誉为“万年石马”。明崇祯元年(1628年)知县晏善成(蕲州人,举人,明天启六年任)曾主持修建石马桥,发动民众增高桥墩,修建“两亭一塔”,工程圆满竣工后,李灿箕欣然命笔,为之题记: 石马桥之以成绪告也,几越岁。盖邑侯晏父母讳善成以岂弟劈成规画,直指使张讳三谟时以按节奖厥成焉。工甫竣,父老喜造予而颂功焉,曰:“石马之有桥也,盖自宋崇清侯陈公谠始,元末烬于回禄。国初重恢之,仍覆以亭,比修不一,旋而辄圮。我侯下车,以岁困兵输,不遑以疲民支也。戊辰(1628年)冬,谋于缙绅之好义者,乐为施。乃择厥任,乃鸩尔材,阅岁告成。裳不民褰、文以运蔚,人但知侯为士民竖伐于一时,而不知侯之造福于仙邦者,允奕世为烈也。请勒之石,以示有永。 余惟洛阳为泉南孔道,蔡忠惠能手辟万安以筑不拔,而石马独不能以崇清侯之灵,超此昆明之灰劫?侯以吏治就绪,擘其硕画,取材饶而度制精,数百年风会,悉萃于卧理神政之余。而不屑取灵于一日之欢乐,遂令行者肩摩相望,都人士秉如椽者,云蒸豹变,类应昌期,与有宋鼎而峙焉!以忠惠不朽之胸,起崇清迭乘之颓,尽人工以回气运,侯之造福仙邦伟哉!其天壤垂也!崇祯戊辰年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