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是每个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珍宝。很多人曾经赞美过“活泼”这个词,如朱湘、毛泽东、陈独秀等人。而“活泼”这个词不仅形容性格,甚至还涉及了其他领域,可以贯穿人的一生以及成长历程。 周围的人常常说,“活泼”是孩子们顽皮的代名词。我认为,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有“活泼”不同的解读。 小时候,家人们时常说我“活泼”。在乡下的老家,我有一大帮朋友。每当大伙儿聚在一起,便会在乡间田野又蹿又跳,无事不做。大人们自顾自地忙,也管不住我们,只好让我们“放飞”天性。于是,我们这群小屁孩在不受大人干扰的情况下,轮流坐庄,一天到他家,另一天又换一家。每人几乎都是白天干干净净地出门,晚上回来一塌糊涂: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净的。即便大人们费尽心思将我们打理干净,第二天回来仍是如此。如此反复,大人们也没辙了,只好笑着说:“你可真活泼。” 上了小学,玩闹的性子收敛了一点,但“活泼”依然刻在骨子里。春游是小学生的家常菜,出行的车厢、迷人的户外,无一不是新的“战场”。车上,一旦有个话题,我便兴奋地涨红了脸,话匣子也就再也关不住了:后面的、前面的、左边的人都是我交谈的对象。到了户外,我便带着伙伴们去探险,丝毫不顾老师在背后大叫,悠远听得的声音,似乎是“慢点”。到了野炊时,我们又聚在了一起,我不仅动手摆放起食物,给大家介绍起小时候的“生活经验”。畅聊时不经意蹦出的一两个“名句”,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甚至老师都会夸赞到:“你呀,可真活泼。” 上了初中,我的“活泼”劲发生了呼叫转移,从玩乐转到了学习上。家长觉得我是“聪明花开”,其实并不是,而是老师的“思想要活泼,不能死记硬背”深得我心。中学的课程多,想把有限的时间用好,就得让知识变得活泼,快速跃入我的大脑。于是我才琢磨起怎么不死记硬背,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我最爱阅读,因为阅读时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于是我把阅读中的专注用到了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上,尽量多吸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我喜欢联想,因为联想可以把相关联的事项捆绑在一起记忆,于是我把联系的方法用于课后练习、举一反三上,尽量把课本习题、老师的示例当成母题,把知识巩固下来。当然,我也有没跟上教学节奏的时候,也有没有听懂不能吸收的时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补上不足迎头赶上,还得自己用“活泼”的思考再琢磨才行。不过,当我通过学习的“活泼”取得好成绩时,老师仍然会夸赞我“你学到了活泼”。 的确,人就应该活泼。 指导老师:康丽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