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山寨,坐落于仙游县园庄镇东北部的白浮山之上,这座神秘的山曾被称为“白侯山”,又有“白雾山”之称。据清乾隆《仙游县志》记载:“白侯山,在县南三十五里,嶙峋错出,上多白石,亦名白浮山。”白浮山寨依山脊而建,绕寨墙一周约 1.3 公里,海拔最高达 318 米。站在高处的寨墙上,四周景色一览无余,视野开阔,这也为守卫者提供了良好的监控条件。 寨墙石料就地取材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垒成,宽约 0.8 米,最高处达4米多。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天然险地和高大寨墙使其成为了一处易守难攻的要地,故有“古长城”之誉。也许是时间的久远或山脚下开采矿山的破坏,前几天我与两位摄影师寻踪来到现场查找半天也已无法找到原始寨门,今人标注的所谓的寨门更像是排水口。但寨里明显有历史遗留的痕迹,如大量的房基脚和部分夯土墙等。 民间相传,园庄白浮山寨是五代十国末期、宋朝初年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带领部队在建立大浦城和顶大浦城(鳌峰寨)后所建立的第三道防线。这一说法缺少史料依据,也无从考证。鳌峰寨的寨墙都是用大河卵石砌成,而白浮寨墙石偏小,而且这种白石硬度也不够。作为“军区司令”、一州之长的陈洪进,拥兵自重,怎么如此轻心大意,修建一个与鳌峰寨相差如此悬殊的山寨呢? 古代战乱频繁,仙游很多地方都建有防御安全寨。从地理位置上看,仙游枫亭位于沿海及福、漳、泉的交通要道,时常有兵马纷争。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及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攻陷仙游,从莆仙沿海登陆。枫亭(连江里)地处沿海,首当其冲,难逃一劫,而园庄(慈孝里)作为枫亭的“后花园”,兵民们为了御敌或掩护民众避难,纷纷上山修建山寨进行防御或退守。也许白浮寨正是这个时候由兵民们自发建成的。白浮寨天然的险要地势和环状布局的寨墙,为守卫者提供了良好的协调和组织防御的条件,使他们能够相互支援和呼应,形成有效的防线。 在战乱时期,山寨的防御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不仅仅取决于硬件设施、人员的组织、训练和战斗意志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资源,资源短缺“困都困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源供应和后勤保障对于山寨的防御能力至关重要。尽管白浮山寨内可以储备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但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却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没有可靠的水源供应可能导致山寨在长期坚守时面临困境,作为长期据点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对白浮寨的现状考察以及从历史防御角度的分析,它更倾向于作为一个兵民自发的防御工事或临时避难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