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卡帕上海”轮和“中昌锦盛”轮在八方港口进行卸船作业。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4月7日,东吴港区八方港口大雨滂沱。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卡帕上海”轮和“中昌锦盛”轮分别运载13.39万吨、5.35万吨煤炭,同时靠泊在码头1号、2号泊位进行卸船作业。现场,5台吊机开足马力,从高处往下的抓斗在雨幕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机械的轰鸣声和雨声共同奏响港口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当班班长王二军身着雨衣和安全防护用具,手持铁锹沿着近300米的皮带机进行第8次巡检。“雨水天气里,皮带机若无持续工作,停滞超过1小时就会产生积水。煤炭被积水持续浸泡后,会变成黏性很强的泥浆状,不仅造成皮带堵料、磨损,而且影响作业效率。”王二军边走边查看皮带机的运行情况,俯下身来“侧耳倾听”,对皮带机的驱动装置进行重点检查。 “近段时间雨天、雾天较多,尤其是雾天,对港口作业造成一定影响。”王二军介绍,卸船机高度有数十米,雨雾天气里,越往高处雾气越重,容易造成上方的操作室内视线不佳,无法进行正常作业。而且空气湿度较大,还容易造成电器设备短路,所以每个班组在进行作业前,技术人员都要进行全面巡检,以保障安全作业。 近段时间,八方港口持续迎来装卸作业“小高潮”。为保证煤炭快速装卸、快速运输,八方港口推出系列举措,全面优化流程,不断刷新装卸效率纪录。 福建八方港口有限公司调度科副科长张李平说,港口密切关注天气状况,提前制定具体预案,24小时不间断施工作业。不同班次交接班时,增派巡检人手,缩短交接班时间。同时,调用闲置门机,加快作业效率。“2号泊位原为装船泊位,目前也暂改为卸船泊位,加快作业进度。” “‘卡帕上海’轮今日就可以完成卸船作业,趁潮离泊,比原定计划时间缩短了1—2小时。”福建八方港口有限公司高级主管黄威说,港口从“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作业效率。特别是在装船流程上,实行“人等船,开舱就生产”的作业模式。码头前沿、后方堆场、设备调度等相关作业人员实现信息共享、前后联动,提前了解客户需求、船舶信息,制定工作预案,同时创新作业流程、人才培养、管理方式等,形成一整套高效的生产作业体系。 今年3月份,“德鑫海5”轮仅用21.3小时,就完成6.3万吨装船作业,装船效率达2967吨/小时,较先前纪录同比提升6.7%。这是该港口今年一季度以来,继1月17日“文峰18”轮、3月14日“富兴22”轮后,第三次刷新装船效率纪录。 新闻链接 今年一季度,八方港口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38.82%,创历史新高。其中2月9日至2月17日期间,完成吞吐量38.3万吨,同比增长137%。 面对船舶集中到港带来的泊位紧张问题,八方港口与罗屿港口、莆头港口等单位统筹联动,共享泊位和堆场,一季度完成内外贸船舶共享11艘次共计60余万吨,充分释放业务融合带来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