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深化拓展“三争”行动
老建筑活化利用、引入AI讲解员、老知青运用新媒体宣传街区……看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时尚化呈现 沉浸式体验
【发布日期:2024-05-15】 【来源:湄洲日报】 【阅读:次】【作者:】

  老知青们在“知青驿站”看上山下乡的老照片,忆往昔岁月。 全媒体记者 杨怡玲 摄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1948年8月,闽中地委在此建立地下联络站,陈长城、林文豪、郑宗汉等8人是负责人,他们掩护革命同志,输送进步青年参加革命,筹集经费,支援闽中根据地……”5月7日,涵江区萝苜田23号陈训彝老侨宅内,AI讲解员绘声绘色讲述革命事迹。

  陈训彝是著名侨领,曾任涵江商会会长。他爱国爱乡,发家致富后扶贫济困、修桥铺路、发展教育,联络和发动工商界进步人士、华侨为革命捐款捐物。这座侨宅是“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建于1938年。联络站建立后,为闽中根据地和莆田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为传承和展示良好家风,陈训彝的后人无偿提供祖宅给街道和社区作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家风的场地。”涵西街道宣传干事杨熙说,这座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建筑修缮后活化利用,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辈,成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一道红色景点。

  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上世纪30年代盛极一时,这里水系发达、街巷纵横,素有“小上海”和“东方威尼斯”的美称。从高空俯瞰萝苜田,绿色的溪流穿行于红砖白墙间,溪岸红砖民居和西式洋楼错落有致,一幅秀美的江南水乡图景铺展。一艘乌篷船在萝苜田片区溪面悠然而行,停驻在延宁陡门头31号古民居前。民居外,一个“知青驿站”牌匾特别醒目。

  80岁的老知青陈树云是民居屋主,也是“知青驿站”站长。他说,他家这一祖屋地处萝苜田古建筑群内,小桥流水、碧波荡漾、环境优美,常有知青老友来做客叙旧,后来大家自筹资金办起“知青驿站”。一些老知青把“知青驿站”传上抖音、视频号,扩大了影响力,吸引全国各地知青慕名前来。

  前段时间,央视纪录片《文脉春秋·莆田》热播,聚焦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大核心片区之一,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再次引发关注。

  目前,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留存历史环境要素10处、文物保护点14处、历史建筑24处、传统风貌建筑34处。近年来,涵江区通过开展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等工作,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记者走访发现,街区许多特色老建筑都实现活化利用。一座中西合璧的民居被改造,发展文旅文创空间;卢氏民居被改造为清新的花园小筑“花与田”,成了聚会喝茶的休闲场所;楼下街原国营竹器二厂旧址成了“二厂书店”;陡门头一座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被打造成锦里茶舍,引入新业态。

  一座座古老建筑焕发新生,激活了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

  新闻链接

  灵秀莆田留存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的古镇古村、传统多元的历史街区、活态传承的非遗文化,构成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显著特征。

  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陈飞新介绍,我市以地域代表性的文物建筑为试点,建设一批融文化创意、实景演出、非遗民俗活动为一体的公共休闲服务场所,打造“城市会客厅”。同时,以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为代表,建设一批乡村遗产酒店、民宿、客栈、茶舍、乡土文化馆,引进文旅新业态,提高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更多人了解莆田灿烂的历史文化,也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