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云:“看,睎也。从手下目;探,遠取之也。”“看月”与“探月”,虽一字之差,然内涵却大不相同,甚至承载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他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他在爷爷的熏陶下从小便爱上了读诗词。在诗词中,那些描写月的尤能令他着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每每读到月亮,他就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莹白、硕大,仿佛千年来,月亮都是那样清冷地、充满诱惑地挂在空中,寄托着人们无限的情思。 后来,每当一家人不能团圆时,他就抬头看月,想象着远方的父母也在“天涯共此时”。久之,他便对月亮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愫。 上了中学,他偶然在书中读到了加加林,那个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他揭开了月球的“真面目”也让他的心中热血沸腾。那天晚上他看着天上的月亮,第一次萌生了探索的念头。 此后,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从大山走到了大城市。环境变了,年龄也变了,但不变的,是那颗从“看月”到“探月”的求索之心。于是,毕业后,他立即投身于“探月工程”当中。 月球上寸草不生,发射航天器无疑要经历许多挑战。面对诸多技术空白,他和团队们没有气馁。曾几何时,桌面上废弃的图纸摞成了山;曾几何时,为了一个技术难题连饭都顾不上;曾几何时,刚睡下的他们,忽然想到方案,又拿起了笔……一年年含辛茹苦,一步步千难万险,一句句“不能出一点差错”铺就了‘看月’与‘探月’的路。 最终,那辆世界领先的月球车——“玉兔二号”被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技术的空白。发射当天,他紧张又激动地坐在发射大厅中,直到听到“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时,他,孙泽洲,“玉兔二号”的总设计师,高兴得像个孩子。 后来他说:“这功劳主要归功于这个时代,这个民族。”诚然,从“看月”“写月”到“探月”,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从未停止,从给月球拍照片,到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取回月壤,九天揽月,探索不止。 “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看月”与“探月”,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我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道路,相信明天,中国的路必将遍及宇宙,人们的美好梦想也必将成为现实。 吴晨芳老师点评:作者从一个小男孩对月亮的痴迷开始,展开了对“看月”与“探月”这一主题的探索。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展示了小男孩对月亮的热爱和对探索的渴望。文章主题鲜明,但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有待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