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踏访古道
【发布日期:2024-08-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蔡旭麟】

  蜿蜒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的仙霞古道,覆盖着岁月经久的风霜。在春天万紫千红盛装出行的和美日子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道中人,饶有兴致地会聚在闽浙交接处的枫岭关口。

  站在空海阁前,思绪越千年。作为日本一代高僧,青灯黄卷伴一生的空海,不畏海波凶险,辗转长安修禅,与西天取经的玄奘有着颇为相似的理想抱负。此刻,伫立在落寞孤寂中的空海塑像,似乎在守望着曾经风尘仆仆踏过的古道,令人联想到恢弘的盛唐气象和中华博大的胸襟……从枫岭关跨入并没有明显标志的浦城地界,当我抚摸着关隘上椭圆形的拱门内壁,仿佛凝结在时光中的沧桑,瞬间细碎成垒石上斑斑点点的青苔……沿着古道向坡下行进,明媚的阳光不时轻吻着树林中清脆的鸟鸣,只见群峰耸翠、花开正艳,恰是“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大伙儿边走边聊、相谈甚欢,当中年纪较大的邵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水系统控制与城市发展专家,退休之后,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是一位具有人文情怀的学者。脚底下的古道由毛石、河卵石铺就,有着多次维修的确凿文字记录,现已不复往昔风貌,微风拂过,枝叶发出“簌簌”声响,恍若当年南来北往的挑夫们低头赶路的粗重喘息。古道悠悠,先后走过了陆游、朱熹、徐霞客等名人贤士从容的身影,其中,朱子深有感触地吟诵道:“岭头云散丹梯耸,步到天衢眼更明。”留下了传之后世的诗篇。古道弯弯,延伸向山脚下茂林修竹掩映的村庄。

  不经意间,众人走到仙霞古道深坑段立碑处。大家把踏访古道,当作了游玩踏青,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据史料记载,仙霞古道深坑段原是浙闽古道,唐末黄巢起义军挥师南下,自浙入闽,从江山直趋建州,沿途刊山开道七百里,将原来古道拓宽加长,而致今日模样,是古代连接东南沿海与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

  时近晌午,在当地村干部的引导下,我们换乘车辆,一头扎进了绿海林涛中。山路崎岖,几经颠簸,来到明代徐霞客登临过的浮盖山大云寺。相传武则天执政期间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大云寺”的同名庙宇一百座。“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传说是否靠谱不得而知,眼前的寺庙饱经风雨侵袭倒是真实,现存建筑应是清末或民国初年重修,山门虽说不够巍峨壮观,但门罩上龙凤呈祥的雕版彩绘却有动人之处。步入寺内,天井正中有一块纵向放置的条石,知情者把它叫做“分心石”,据说是皇宫礼仪等级制度的象征,民间也有类似的仿制。用餐完毕,有人提议从大云寺右侧小路朝山顶进发,寻访隐没在深山老林中的棋盘石、剪刀石等垒石奇观。后未成行,不免心存丝丝缕缕的遗憾……作为梨岭关的分设关隘,小关显得有点寒碜。荒草丛生的两截残垣断壁,堆砌于村道两旁,在红豆杉等参天大树的遮蔽下,在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面前沉默无语,又好像要敞开胸怀向着苍穹倾诉点什么。午后时分,位于古道边上的吉祥寺,接纳了略显疲惫的我们,一群人在庙内稍事休息。倚栏远眺,千峰奔腾,万峦起伏,令人想起“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宋词佳句。在寺庙大门,看到张挂的一副对联,上书“地脉连三省,佛光照五洲”,对仗工整,寥寥数语,点出了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告别临时歇脚的吉祥寺,我们乘了一段车,然后步行。抄捷径,攀爬而上,不多时,到达一处山垭口。靠路左侧立有一块石碑,碑体有些风化,“梨岭关”三个大字尚可辨认,碑后的文字表明关防是用片石砌成,顶为圆拱状,呈南北走向,关防的南面建有营房及石砌圆形井一口,一应设施齐全。明洪武元年在此树有华表,清嘉庆十五年在拱门的两侧皆有题字。后于民国22年修建江浦公路时拆毁大半,残存的石墙也逐渐湮没在光阴的流逝中,沦为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唯有来回穿行的季风还在絮叨当年的兴盛……古道,承载着一方地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等沿袭和演变,承接着历史与当下。踏访也好,探究也罢,古为今用,借古鉴今,方为正道。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