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养老,直面生命最后的摆渡
——读解玉军的《陪父母老去》
【发布日期:2024-10-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禾刀】

       本书中,作者解玉军以日记体方式,记载了父母从2011年5月30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养老院的日子,这也是两位老人从古稀奔向耄耋的蹒跚岁月。作者父亲生于1937年,母亲1938年,父母退休后于1998年搬来作者所在的城市威海。母亲2006年罹患房颤,后又染上帕金森症,前后十七年,与病魔抗争,成了母亲这段生命旅程中最大的主题,也是父亲乃至一家人的主题。从高龄步入重病,这是许多老人的宿命,也是生命的规律,无以规避,就像是生命给出的一道临终考题。

       作者长年奔波于医院(养老院)与家庭,亲眼目睹母亲逐渐走向失能,从清醒走向糊涂,然后是死神脚步的日益迫近。特别是去了养老院,生死瞬间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话题。养老院是许多老人人生的最后一站,养老院里不仅能真切地看到人们的衰老,还能读懂生命的珍贵。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养老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费用问题,而这又是一个背负沉重道德枷锁,让人难以启齿的问题。以作者披露父母2022年在养老院的开支费用为例,“妈妈每天的费用总计将近四百元,爸爸一百元,两个人一个月需要一万五”。好在父母早就在经济方面为自己安排好后路,备足了养老的钱,实现了养老的经济自立。

        养老首先是一个经济课题。作为“先老”社会的日本,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危机。为缓解养老压力,像日本秋叶,特地放宽就业年龄限制,腾出岗位,实则为不堪重负的老龄化社会减压,但此举充其量只能算是尝试,并不能真正收到药到病除之效,毕竟老年人身体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曾将镜头聚集日本老龄家庭后发现,“长寿”对有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虽然不少老人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还有一些家庭因为照顾多位老人疲于奔命,最终失去工作,导致两代人破产(《老后破产:所谓“长寿”的噩梦》上海译文2018年8月版)。

       另一组数据可能令我们更感养老形势的迫切。据报道,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5亿,占总人口18.1%。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已超过3000万,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5000万。而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为高龄化社会。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正在向着高龄化社会“阔步迈进”。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这种现实,也不管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老龄化社会正快速成为我们生活的普遍现实。

       当然,本书重点聚集的是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模式,这些依然可以给读者带来诸多思考。作者在书的开篇写道:衰老就像黄昏来临时的一场考试,一边是想要答题的迫切心情,一边是越来越暗淡的光线,越来越看不清的试题。当黑暗全面笼罩,坐在试卷前面的人,心里才明白,没有答案。没有答案是因为,养老是一场关于生活与道德的博弈之战。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对老人尤其身染疾病老人的陪伴,常常是一个漫长而又重复的过程。漫长有时长达数十年。重复则是因为每天子女们都不得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病床前无孝子,时间很容易消磨一切。

       作者铺张了很多细节,但又似乎有些重要或敏感的没有写,对于一个正亲身经历类似生活的读者而言,作者笔下的一切再熟悉不过,但一些尖锐的矛盾未能涉及。当然,也许作者经历的只有和善的美好。可以想像,在崇尚孝道的文化里,一旦我们决定记录养老生活,就可能被置于道德的煎烤架。有时我会突发奇想:随着一个人的逝去,分解成分子与原子。假以经年,这些分子与原子也其他个体重新组合,终又变成大自然中的其他形态,甚至与生命不再相关。从这层意义上讲,养老,是我们对缘份的终极守候。陪伴,则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