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幸福家园的园头村“两委”吩咐我题几个字,这是生我育我的地方呀,无以推却,唯有遵命。然而,题什么字才合适呢?结合本村实际,从《诗经·小雅》得到启发,我写了四个字:菁菁乐育。 这似乎是诗经与园头的历史之约,下面展开的内容能够为此 印证。 “菁菁”者,树木繁茂也;“乐育”者,乐于并善于教育也。 “菁菁”是一种文化气象;“乐育”则是这种气象的来由 。 在莆田 ,园头村素有“文化绿洲”(村民安家之地原为溪心小岛)美誉。早在宋代便有理学家朱熹入室弟子远道而来,在村里创办私塾。新中国成立前夕,郭风先生曾亲送夫人来园头执教。面积逼仄的园头村,原先有小学、中学各一所,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农家子弟包括我在内,遂得新学启蒙。后来合并为“园头学校”。历任校长忠于职守,全体“园丁”不负众望,清亮钟声绵延至今。 这里是马来西亚华文作协主席云里风先生的故里,也是中科院院士、北大校长龚旗煌的家乡,又是国家特聘专家、高科技企业北京“高拓讯达”首席执行官曾朝煌的摇篮地 。这里还孕育了陈彧凡 、陈彧君兄弟两位当代著名画家和驰誉八闽的作曲家曾鼎。 说及园头村文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一位被人们尊为“绿洲文化守护人”的长者,他便是生于园头又在本村教学讲台上孜孜耕耘了近二十个春秋的老校长龚玉瑞先生。园头人才“菁菁”,其中有着他一份厚重的功劳 。在他身上 彰显了“乐育”精神 。 正是缘于“乐育”,园头村的学校培养出了一茬接一茬的优秀学子,有人如是形象表述:就像开春季节孵出的小鸡一样,日见长大,跳跃着,啁啾着,毛茸茸的可爱,直到可以从草窝里扑棱棱的往外飞。村上几乎每户人家都出了大学生,甚至一户三及第,那是全家人克勤克俭、倾力以赴(其父母,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戴月垄上行)的灿烂结晶。全村大学生多达千人,其中十多人毕业或在读于清华北大。迄今为止,拥有教授、博导、高工等各行业高级专业人士数百名。林林总总 ,爆棚小村 。 我想单列出来的是,这里前前后后居然出了二十八位小学校长,散布八闽,这简直称得上奇迹。试想,从他们手里该“孵出多少小鸡”来! 尊师重教在园头蔚然成风。“菁菁乐育”契合文化村园头的特色定位,也是游子的灵魂寄寓与真诚祝愿。 欣闻在历届村“两委”工作的基础上,新的村“两委”思路更开阔,目标更宏大,决心在发扬文化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提振园头经济。以延续“菁菁乐育”促全方位发展,跟上时势,顺应民心,是为至智至善。 “精神一到,何事不成?”且借先哲朱熹的这句名言共勉,召唤新农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