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习惯用铅笔,中华牌的铅笔,用来做读书笔记,用来做题,非常之方便,做读书笔记的话用铅笔圈画,如果未来哪天觉得书籍因笔迹而不美观轻轻擦掉即可。用来做题,那可真就太方便了,铅笔是让那些真题卷循环往复、再次利用的绝佳利器。后来读书的时候,我更多的都是用铅笔来学习,家里书桌上的笔筒,填满了长度不一的铅笔,只夹杂着一两支水笔。 记得上初中之后,老师要求我们写字做题要用水笔,铅笔就不怎么在我的文具盒里。初中生会因为笔盒里有着红黑蓝的水笔而觉得高级,并洋洋得意于学生身份的升级。从那儿以后,记忆里便鲜有铅笔的存在,只有偶尔少数考试需要用到的2B铅笔。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很抗拒用铅笔,一个原因是出现了琳琅满目的自动笔,不用按摇一摇甩一甩便能冒出铅笔芯继续写,小孩子们总会互相攀比好看又好用的自动笔。另一个原因,父亲曾带着我买到过冒牌的中华牌铅笔。 父亲自我懂事以来,一直是个省吃俭用的形象,少不更事的我一直把这种节省当做抠门,严厉的父亲在我眼里因为“抠门”显得更加严厉。父亲那会还是厂里工人,工资不高,赚的是血汗钱。可小时候的我并不懂得这些,只知道自懂事以来,父亲给我买玩具的次数屈指可数,但给我买书籍、文具上却无比大方。 小镇上有家新华书店,书店隔壁就是一家有着两个店铺的文具店,到现在那家文具店还在,尽管它隔壁的小店铺换了一家又一家,它还在。每每开学季,这家文具店就人潮涌动。母亲总带我在这家文具店购置文具,因为离她的工作单位近。偶尔陪母亲加班,母亲会把我放到书店里,看不下漫画的时候,我就会走到文具店里,在摆满琳琅满目的柜台前透过玻璃,自己嘀咕着、挑选着、幻想着以后要买什么样的文具。 一次需要购置新的铅笔,是由父亲带我去的。父亲没有带我到这家文具店购买,他说他有朋友也在开文具店,价格能够优惠一些,东西能实在一些。这家文具店没有开在书店旁,而是背靠着农贸市场,小时候农贸市场是极度热闹的,就像露天的大型百货商店,应有尽有。小孩子跟着大人们去菜市场,自然而然,大人们更愿意领着小孩子往文具店里走,尽管旁边还有一家玩具店。父亲就领着我在那家文具店买了一盒中华牌铅笔,十几块的价格,具体多少我已经忘了。老板是一对夫妻,我不认识他们,他们原先跟父亲相识,买东西之前父亲还主动地跟他们打了招呼。 虽然只是铅笔,但无论如何也是新的文具,对于孩童的我来说,新的东西总归会让人感到开心和激动。回到家就迫不及待拿出新的铅笔,可是在写字、画画的过程中,新的铅笔并不好出字,颜色又浅。我拿着新的铅笔跟父亲说笔是坏的,父亲起初还不信,还另外削了几只新的铅笔,直到发现笔身上那金色的中华标都不平整的时候,父亲意识到买到劣质的铅笔了。 父亲便带着我,又回到了那家文具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印象中是一个明亮的清晨,那家文具店很热闹,人很多,大人多,小孩子也多。老板热情地招待着每个带着孩子来购置文具的家长。父亲领着我,把那盒铅笔带着,跟他认识的朋友说道:“这盒铅笔是假的,是劣质的。”老板轻轻道了声:“我们不会卖假的”,便指着一个在柜台的销售员说,“拿一盒新的给他们”,又去招呼其他的客人了。 父亲牵着我的手,我记得眼前很明亮人很拥挤,耳边周围很吵闹,到处都是小孩子的喧哗,到处都是大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父亲想再说点什么,但一直没有说,只紧紧握住我的手。 那时候我才上一年级或者二年级,蜷缩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在这个喧闹、嚣杂的场景里,高大又渺小的身影。从那儿之后,我便很少使用铅笔。 到现在,我用中华牌的铅笔之前,还会认真端详一下笔身上的“中华标”,也是从那儿以后,我也没再遇到过那么难写、晦涩的铅笔了,也没再去过那家文具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