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读小学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的举动彻底改变了我。 一次上作文课,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写的作文是“假大空”的流水账,还严厉地罚我站在讲台上,并取消了我批改其他同学作文的资格。那时,满心不甘的我,一心只想证明自己,于是开始努力多看课外书,就此踏上了漫长的阅读旅程。 起初,我去书店找的都是些四百字、五百字的优秀作文选。平日里,我总觉得那些优秀作文无非也就那样,刻意地把简单的事情往复杂了写,加入比喻、拟人、排比之类的修辞,再堆砌漂亮的词藻,哗众取宠罢了。然而,当我聚精会神、一字一句地读了几篇文章后,便感到脸上火辣辣地疼,仿佛被这些美文狠狠地打了脸,内心满是羞愧。 记得当时有篇文章叫《当个小孩不容易》,人家写得情真意切,读完整篇文章后,我不自觉地哭了。自那以后,我疯狂地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文。上初中时,我写的作文终于摆脱了“流水账”的噩梦,华丽蜕变为班级范文。那时我几乎不看作文书了,而是迷上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三十六计》《读者》《意林》等书籍与杂志。那段时间母亲唤我吃饭,我总是姗姗来迟,往往是菜肴凉了,我才出现在饭桌前。接着她一边叹气一边端起盘子去厨房把菜再热一下,看到我终于趁热吃了,母亲才满意地笑了。 后来因为热爱读书,我结识了一群有相同兴趣的朋友,他们时不时会推荐一些自己心目中的好书。每翻开一本书,都是在向伟大的思想者致敬。无数个夜晚,我与那些大师们交朋友,他们的作品有的轻柔如云朵,有的巍峨似高山,有的尖锐像利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仿佛领我登上了世界之巅,在此我遍览古今中外的历史片段,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又恍惚望见了历史的残忍与厚重。 我感慨,《百年孤独》里每个人的身体似乎都早已扎进了一根拔不出来的刺,它不会很疼,但却如影随形,这根刺的名字叫孤独。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摆脱孤独的标记,独处的孤单、回忆的落寞、年老的寂寥、一个人去寻另一个人的孤寂,所有的快乐似乎都要用孤独来偿还。正因如此,与孤独和解才能享受当下真实的快乐,亦不惧翩然而至的寂寞。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有次目睹身边亲人的离世,这句话忽而在我脑海里回荡,原来一个人的肉体能毁灭,但精神却会永存,对生者来说,积极面对生活,勇敢地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体现。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在生活中迎来过自己的至暗时刻。有一天我读到了作家莫言的这句话:“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他解释说,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只要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就还有机会。这让我想起了尼采的那句话:“人就像一棵树,它愈想伸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向深处……” 那些曾读过的书籍,就这样静静地陪伴我度过了几十年的时光。它们总是变着戏法跟我“聊天”,时而逗笑我,时而惹哭我,不经意间刺痛我,还有时激励我。它们教会了我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到不平凡的意义。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与文字相遇的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