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 社会
吴政锋:做大做甜“莆田桂圆”
【发布日期:2025-04-01】 【来源:本站】 【阅读:194次】【作者:全媒体记者 钱碧云】

  如今,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放弃城市的舒适,选择回归乡村?福建省青联常委、莆田市桂圆行业协会会长、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政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中国人自古就有回归田园的念想,对土地的眷恋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回农村发展是一种来自使命的召唤。”

  吴政锋选择深耕的莆田桂圆产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北人参,南桂圆,莆田桂圆甲天下”的美誉。他说:“在我爷爷的记忆里,桂圆是富裕家庭才能吃得起的。那时候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只能买1斤多桂圆。到我父亲那一辈,一棵龙眼树,可以培养一个大学生……”时过境迁,随着市场的变化,莆田桂圆受到东南亚低价桂圆的冲击,销量急剧下滑,售价低于种植成本,从而导致70%以上的莆田龙眼林疏于管理。为让家乡的龙眼树“枯木逢春”,成为“发财树”,他毅然回到农村,从零开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时,吴政锋面临诸多挑战。他所在的产业基地有不少老龙眼树,砍掉可惜,但保留则产量低、品质差、销路窄,问题棘手。为此,他积极响应木兰溪全流域治理战略,在木兰溪沿岸流转近2千亩果园,辐射带动周边2万多亩,并对龙眼树进行高接换种,培育出水南一号,目前国内单果最大的优质品种,品质达国家一级标准,有效解决了产量和品质问题,打开了市场销路。

  解决了品种问题,接踵而至的是栽培问题。“我们建设了省级物联网(物联网环境监测、物联网视频监控和智能水肥一体化),打造数字化、流程化、标准化现代产业园,推动农业数字化,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吴政锋说。另一个就是品牌打造问题。他经营的是一家从果树种植、生产再到销售的“三产融合”公司。“要想打造中国第一品牌,就必须建立多品牌、全渠道覆盖的模式。于是我们创设了‘天桂’‘古小圆’两个品牌,天桂以“100颗选2颗 ”产品理念和“莆田伴手礼名片”品牌理念,打造至臻之礼、彰显尊贵品位。古小圆定位大众桂圆消费升级,结合东方传统养生、古法非遗技艺,赋予桂圆零食化、轻量化、便捷化。下一步,我们将深耕桂圆精深加工产品,把桂圆做深做精做透。”吴政锋说。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而今,他的桂圆产品已经实现连续3年销量翻番,桂圆礼盒荣获“明星产品奖”、入选2024年第二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示范基地及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万企兴万村”明星企业等殊荣。面向未来,吴政锋希望能够以“振兴乡村,滋养美好生活”为使命,打造中国桂圆第一品牌,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市农村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桂圆(龙眼)是莆田“四大名果”之首,莆田市桂圆行业协会在我市桂圆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协会班子及各位成员担负起重振莆田桂圆雄风的新使命,把桂圆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为做大做强、做精做优“莆田桂圆”品牌作出新贡献。

  据介绍,莆田有20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莆田龙眼品种最优。莆田桂圆采用非遗古法烘焙技艺,天桂被认定为“桂圆干传统烘焙技艺”项目的保护单位,经过摇砂挂黄、初焙、复焙等工序独具特色,使得焙好的桂圆干自带果木清香。

  据了解,早在唐朝时期,莆籍商船就满载茶叶、桂圆、瓷器等,下南洋、走西洋、去东洋,与世界经济文化接轨。一颗龙眼,开拓了一条莆商致富路。如今,莆田市桂圆行业协会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动员更多的新青年、新农人加盟,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助推莆田桂圆产业的振兴。放“眼”全球,一条“桂圆丝路”正全新启航。

  采访时,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莆田龙眼种植面积约7万亩,主要分布在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三大溪流沿岸,现有龙眼品种80多个。最著名的有“乌龙岭”“水南1号”“松风本”“油潭本”“立冬本”等多个莆田本土品种。得益于莆田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天桂莆田龙眼品质优异,2008年,被列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南一号”“乌龙岭”“松风本”等5种龙眼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也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自有龙眼栽培基地近2000亩,主要是从果农手中流转过来,每年给果农一笔流转费用,同时返聘果农到果园就业,让果农拥有“租金+工资”双份的收入。此外公司还带动当地近2万亩龙眼基地,并为果农提供免费技术指导,让果农生产的龙眼达到该公司标准,再以保底价收购果农们的龙眼,让果农不仅种植好,还能卖得好,增加果农们收入。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