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探寻一个消逝的村庄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黄玉锌】

  九溪自然村,隐匿于蕨阳岭古道后段,依偎在大勋山的怀抱中,静立于九溪底岸边,地处仙游前县村与永泰湖岩乡(现在的东湖、白岩)的交界之地。沿着蕨阳岭古道或后菜古道蜿蜒前行,穿过后县,越过清坑,循着一条若隐若现的石路残迹,便能抵达这神秘的九溪。跨过九溪桥,便通向原永泰嵩口的湖岩乡,那是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

微信图片_20250402152453.jpg

  这个如今已从地图上消失的村庄,曾有一段时间被冠以“土匪村”的别称,如同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疤,让人避之唯恐不及,成为了人们不愿触及的痛楚记忆。或许是因为名声不佳,又或许是因为村子规模太小,起初仅有几户人家。尽管它拥有着传奇的色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却在史料中难觅其踪迹。它的兴起如旭日东升,而消亡却如流星划过夜空。

  九溪村的布局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气势恢宏。如今,虽已荒废近百年,房屋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满目疮痍的断壁残垣,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与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当属那座形似城堡的厝埕,细数之下竟有四层护埕,这里曾是土匪头子陈舜英(别称“九溪舜”)的老巢。厝埕上树木丛生,从枝丫的缝隙中,还能隐约辨认出这曾是一座“三座厝”。厝埕上的大石板被人撬断,凌乱地散落各处,房墙和地面被反复挖掘,墙基几乎消失殆尽。据说,“九溪舜”落败后,周围村民听闻这里藏有“银元”,便怀着一夜暴富的幻想,将厝埕上的墙基、各个角落翻了个底朝天。然而,厝埕右边蜿蜒的古道及左边的厝阶,依旧顽强地保留着往昔的模样,诉说着那段沧桑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250402152504.jpg

  九溪村的起源何时,已无从确切知晓。根据《仙游县志》的模糊记载,宋元时期它隶属归德乡,明清时归入兴贤里,民国时期则属于仙游凤顶乡前县保。从对岸一座“九溪舜”的古墓,以及仙游地区罕见的“书卷式墓碑”上所刻的“中华民国玉湖庆龄陈先生淑配郭氏孺人次室郑氏孺人佳域”字样,再结合邻村部分九溪村后代的讲述,可知此地为玉湖陈一脉,陈姓世代在此繁衍生息。

  听村里的老人讲述往昔,民国初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百姓深陷水深火热的黑暗时代。九溪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物资匮乏,村民们连日常必需的盐巴都要长途跋涉前往遥远的县城,靠肩挑背扛,一步一步艰难运回。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九溪村“九溪松”的四个儿子身上。有一天,东、西、舜、尾妹四兄弟前往县城挑盐,途经西乡潭边时,竟遭到县警察所的拦截敲诈。本就生活艰难,还要遭受如此欺凌,愤怒与无奈在四兄弟心中交织。于是,在夜幕降临时,他们奋起反抗,抢走了两名哨兵的两支步枪。回到村子后,老三陈舜英为求自保,拉拢族人组建了一支自卫队。本是出于守护家园的初衷,却没想到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谁能料到,这支自卫队日后竟逐渐偏离正轨,走上了歧途。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不断壮大,为了维持队伍的开销,他们开始裹挟全村人,逐渐沦为靠收取保护费、劫持客商、外出抢劫为生的土匪团伙。陈舜英自封营长,人称“九溪豹(暴)”“九溪舜”“小诸葛”,字庆龄。队伍最鼎盛时达到一个营的规模,在那片山区横行一时,令人闻风丧胆。

微信图片_20250402152512.jpg

  在民国那个兵荒马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的时代,仙游各派民军纷纷扩充势力,大肆招募兵员,陈舜英部也被卷入其中,被陈国辉部收编,驻防下州。1932年,陈国辉被扣留,其部下瞬间群龙无首,一路逃窜至凤顶九座寺,陈舜英部也在其中。从凤顶到德化的途中,他们收集了败兵丢弃的枪支弹药,还购置了一架重机枪、两架轻机枪。但陈舜英生性不羁,不甘受人约束,毅然率部逃回九溪,重操旧业,继续当他的“山大王”,继续着他的土匪生涯。

  同年农历九月,永泰悍匪陈培芳被国民党十九路军追剿,受伤后狼狈逃至九溪,投靠陈舜英。陈培芳曾搜刮大量金银财宝埋藏地下,陈舜英企图套取宝藏后再将其处决。陈培芳自知命不久矣,每日收集鸦片,最终一次性吞服自杀。陈培芳死后,群龙无首,其余残部全部归顺陈舜英。此后,陈舜英股匪又归顺了闽中的张雄南,势力再次得到整合。

  1939年下半年,张雄南因拒绝服从国民党,在凤顶隔附近被德化保安旅梁为焯击毙。一时间,匪众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在剿匪军的追剿下,他们一面仓皇抵抗,一面往深山逃窜。此时,剿匪军保安六团林承桂采用政治与军事双管齐下的方针,成功打败陈舜英部,并抓走陈舜英的警卫陈金釞一家族20多人为要挟。陈金釞见大势已去,为保家人,趁逃往途中熟睡的陈舜英不备,用枪将其打死并割头献给剿匪军团长林承柱。随后,他率众缴械投诚,加入林承桂部。而那些不愿加入的人,则改名换姓,逃往后县、凤山、东湖、白岩等地。至此,九溪村彻底消失,只在历史的记忆中留下一段关于动荡与覆灭的故事,成为人们口中偶尔提起的传说。

  山村的衰落和消失似乎是一种趋势。像九溪村这样地处偏远山区、远离城市、既无风景又无产业的村庄,一旦村民走出去,便很难再回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庄也只能日渐埋没。就像我的老家——隔壁顶东湖村,作为仙游最偏远的山村,缺乏投入与开发。等村里的老人一个个都走了,百年后也一样自然而然地消逝,被荒草吞噬。

  站在九溪村的旧址上,眼前一片荒凉,杂草丛生,心中满是辛酸。生在山村,又苟活在城中,我们这一代,注定是“故乡”的最后一代,也是不回乡的第一代……提到九溪村,顺便提一下那条淹没在水库中的九溪底古桥及“九溪舜”古墓。九溪桥,始建的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只知道最初它是一座两板柴桥,桥头一石块上刻有“王文口经界”。20世纪60年代初,在白岩内亭陈明奇等人的设计下,这座桥被改造成杉木廊桥。到了1980年,九溪桥又经历了一次改造,变成了石拱桥。2000年后,九溪底水库建成蓄水,九溪桥就此被淹没在水下,结束了它的使命,只留下传说在世间流传。据说,古代有一个戏班子前往白岩演出,返程途中路过九溪桥时,突然山洪暴发,正在桥上的戏子们全部被洪水冲走。所幸,鼓首因当时正好去上厕所而逃过一劫。民间有打鼓招魂的风俗,“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以至每到天气变化时,九溪桥这地方据说隐约会有“咚咚咚”的声音回荡在这山水间,让人不禁心生遐想,毛骨悚然……而“九溪舜”的墓,则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仙游西北部山区一代枭匪陈舜英的归宿。但在仙游地区鲜少见到的“书卷式墓碑”,碑刻“中华民国玉湖庆龄陈先生淑配郭氏孺人次室郑氏孺人佳域”,左右两侧刻着“依高山龙萛穴秀,顺曲水人杰地灵”的对联。这书生式鹤鹿同春独特的墓碑与墓主人的身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