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护士林玉琴正全神贯注地核对医嘱,突然,对面病房传来主任急促的呼唤:“玉琴快过来!”那急切的招呼让她心头一紧,立即放下手中的笔朝病房奔去。 走进病房,只见医护人员正忙着抢救15床的孩子。此时孩子因重症肺炎命悬一线:心电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此起彼伏,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小脸憋得青紫,痰液堵塞了呼吸道。医护人员正在争分夺秒抢救,但效果不佳,情况万分危急。 林玉琴见状,马上抄起吸痰器,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开始操作,她深知此时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时间就是生命,她屏息凝神,迅速将吸痰管精准插入患儿咽喉,根据指尖传来的细微触感和对解剖结构的熟悉,她迅速判断出痰液的位置,随即调整好负压,深吸一口气,轻声数着:“一、二、三!”吸痰管在旋转中缓缓向外提拉,只听“呼”的一声,一口浓稠的黄色痰液被成功吸出!已陷入窒息状态的孩子“哇”地一声,清脆的啼哭犹如天籁之音。一旁目睹全程的患儿爷爷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满含泪水泣声说道:“谢谢您,谢谢您救了我们小宝一命!” 林玉琴告诉记者,那份感激与信任让她眼眶湿润。这一刻,让她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神圣价值,并认识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专业技能与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每一次抢救都是一场与死神博弈的过程。 林玉琴,仙游人,1998年从莆田卫校毕业,2002年3月进入仙游县妇幼保健院工作至今,现担任儿科副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的20多年来,她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走前头,当表率,用专业和爱心为每一个新生儿保驾护航,是大家公认的护理一线的佼佼者。 2011年前的那个午后,阳光透过新生儿科病房的玻璃窗,洒下柔和的光晕。像往常一样,林玉琴开始每日例行的病房巡视,仔细查看每一位患儿的排便情况。她告诉记者,这份看似琐碎的工作,却是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的重要环节。当时,她走到5床时,床上的小宝贝正安静地睡着,粉嫩的小脸透着可爱。她轻轻掀开保温箱,准备查看他的尿布。这一看,让她瞬间警觉起来——尿布上的排泄物并非新生儿正常的墨绿色胎粪,而是呈现出异常的黑色。 她立即叫来孩子的家属,指着尿布上的黑色粪便问道:“孩子之前的排便也是这种颜色吗?”家属看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这不就是黑色的吗?没啥不一样啊。”她耐心解释道:“这种黑和正常的黑色还是有区别的,颜色更深,而且质感也不对,需要密切关注。”尽管此时孩子面色看起来还算正常,心电监护数据也没有出现大幅波动,但凭借多年的护理经验,她还是不放心。为稳妥起见,她还是决定第一时间向医生反映。医生闻讯赶来,经仔细检查后,也觉得情况有些异常,就嘱咐护理团队要加强对该患儿的巡视。果然,几个小时后,她们再次为孩子更换尿布时,眼前的情景让她吓了一跳:这回的排泄物不仅颜色黑得发亮,而且还夹杂着鲜红色的血迹。 情况危急,刻不容缓,她立即上报主任。新生儿科的专家团队迅速集结,经过全面细致的排查,最终确诊孩子上消化道出血。一场紧张而有序的抢救行动随即展开:止血、输血、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医护团队争分夺秒,每一个环节都紧密配合。随着治疗的推进,孩子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当看到原本虚弱的小宝宝又恢复了活泼的模样,小手小脚开始挥舞,大家心中的石头落地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战,因为医护人员的细致观察和果断行动,终于取得了胜利。 看到死里逃生的小宝宝,孩子的父母紧紧握着他们的手久久不肯放开……据了解,类似事例在林玉琴的护理生涯中不知有过多少回。 由于表现突出,林玉琴曾多次被仙游县卫生局评为优秀护士,被莆田市妇女联合会和莆田市护理学会评为莆田市优秀护士,还被莆田市护理学会评为莆田市优秀护理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