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采访了涵江医院儿科兼新生儿科的护士彭丽贞。据她介绍,2008年的一天,伴随着NICU的第一声婴儿的啼哭,她开启了长达十七年的“生命守望者”生涯。这里没有鲜花与掌声,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 步入厚重的隔离门,28℃的暖流中跳动着生命的韵律:监护仪的滴答是稳健的节拍,此起彼伏的啼哭是动人的乐章。在方寸之间的世界里,彭丽贞穿梭于整齐排列的保温箱间,用专业与爱心,为刚刚来到人间却遭遇病魔折腾的小天使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谈及自己的护理人生时,彭丽贞不无感慨地说,她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见到那个体重仅850克的掌心早产儿的情景:他蜷缩在保温箱的鸟巢里,小小的身躯布满了各种管线,皮肤薄得近乎透明,仿佛一碰就会破裂。产科主任那句“能活下来就是奇迹,接下来就看你们了。”如重锤般敲击着她的心房,让她掂量出这句话的分量。接下来的日子,她们便成了这个小人儿的“临时母亲”,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 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每一次喂奶,都是小心翼翼;每一次翻身,她们都要精确计算角度和力度。一个寂静的深夜,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她扑向保温箱时,透过雾气朦胧的箱壁看到患儿呼吸暂停、全身泛着可怕的青紫,她心头一颤,“快!呼吸支持!”那一刻,仿佛自己的呼吸也随患儿一起停止。于是她俯身用拇指轻柔地摩擦患儿的背部,每一下都寄托着生的希望。当终于听到那声微弱的啼哭时,她才发觉,汗水早已湿透身上的护士服,此时,她那紧绷的神经才得以舒缓。 经过50多个日夜的坚守、呵护,患儿的体重终于达到2000克,各项指标平稳,康复出院。此时,她和姐妹们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前不久,儿科来了个皮肤感染的患儿。刚入院时,患儿的面部及全身皮肤都布满了溃烂流脓的伤口及褐黄色的痂皮,面目全非,甚至连最基本的吸吮都因唇周溃烂而无法进行。见状,她们立即组建了特护小组,制定了“毫米级护理方案”:用最柔软的纱布,轻轻擦拭伤口;涂抹药膏时,动作要轻柔得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最难的是喂奶环节,要用滴管缓缓滴入,每一滴奶都要观察其吞咽情况。为了保持最适宜的高度和角度,喂一次奶,她们常常一站就是几十分钟,静脉曲张早已在她的小腿上蜿蜒成“蚯蚓”……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们精心的照护下,患儿的皮肤一点点地愈合,曾经溃烂的伤口逐渐被新生的柔滑娇嫩的肌肤所取代。当看到患儿终于能睁开眼睛看世界时,她说,她和姐妹们的心里像喝了蜜似得甜滋滋。 在谈及自己对护理人生的感悟时,彭丽贞百感交集说:累并快乐着!十七年来,她记不清多少个深夜奔向病房;记不清多少次被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喷溅满身;更记不清多少次,强忍着手腕腱鞘炎的剧痛,完成精细的护理操作;可即便如此,只要听到监护仪平稳的滴答声,看到暖箱里安然入睡的小宝贝,所有的疲惫便在瞬间荡然无存,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十七年光阴似箭,从一名青涩护士到资深管理者,使她懂得真正的专业是精湛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她说未来,她将继续带领护理团队以专业为盾,以爱心为灯,在生命的方舟上,托起每一个希望的曙光,守护每一个可爱的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