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世纪老人余凤治,家住仙游县游洋镇游洋村,除了耳朵有点背,行动有点不利索外,其他方面总体还行。在天气晴好时,她会在房前屋后的菜园里拔草、除虫…… 余凤治育有5个子女,两个儿子不幸英年早逝,大女儿已年近八旬,最小的女儿张阿花也已70岁。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不知要好多少!”回忆自己的人生履历,老寿星感慨万千。在那缺衣少食的岁月里,失去家庭顶梁柱的她,与5个子女相依为命。为了养家糊口,她起早贪黑,忙完家里忙地里,做饭、洗衣、种地、打柴,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既不叫苦,也不喊累,好不容易把几个孩子拉扯大。 余凤治老人一生操劳,现如今可以乐享天年,可她总是闲不下来。白天不是在房前屋后拔枯草,就是捡拾柴火。子孙们一再劝她不要去做这些活儿,可她却说,要是不活动,就会觉得骨头“痒痒的”,浑身酸痛,适当做些手工活,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饭量……除了拔草之类的活,余凤治每天坚持在自家庭院里散步,伸伸手,弯弯腰。 余凤治从不挑食,以素食为主,大多吃自家地里的蔬菜,较少吃大鱼大肉。她尽量做到定时定量,从不暴饮暴食,再好吃的东西也只吃到八分饱。早餐一般在早上7时许,一个水煮鸡蛋、一碗稀饭;中餐通常在11点半,一小碗米饭或线面配鱼肉汤;晚餐大多在傍晚6时许,一小碗米粥配青菜、虾米、豆腐乳。 余凤治的作息比较有规律。春夏时,大多早上6点起床, 秋冬季节则是在6点半左右,中午午休一个小时。晚上吃过晚饭,看一个小时电视,8点半上床睡觉。 与人为善,以邻为伴是余凤治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她的女儿阿花说,老母亲心胸宽阔,肚量大,从来不会因家庭琐事与子孙计较,更不会较劲。即便偶尔也有磕绊的时候,也不会往心里去。老人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而得理不饶人,大家相安无事,彼此安居乐业。 子孙孝顺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一个原因。为了让老人家吃好,子孙们除了保证三餐营养均衡外,还不断变换花样。针对老人咀嚼及消化功能差的特点,食物务必做到烂熟。此外,子孙们也会经常给老人家买来各种营养品。为了不让老人感到寂寞孤独,子孙们平时除了经常陪老人家看电视外,还特地从城里买来影碟机、影碟片,让她过把莆仙戏瘾,而且还抽空陪老人聊天,跟她讲外面精彩的世界,既让老人耳目一新,又让她开开心心。家里要是有什么喜事,都要跟老人家商量,让老人家觉得自己不是多余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