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早上,空气清新,凉风习习,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驻村第一书记欧炜早早来到村部,熟练地打开“全市一张图”平台,翻阅着一张张图层:屏幕上,青垞村的地形地貌、人口结构、产业分布一目了然。“15年前的第一次驻村,走村串户,全靠脚底丈量,现如今,只要坐在电脑前,用手点开即可!” 15年前的初次驻村经历,欧炜至今记忆犹新。那时,他揣着笔记本走遍村庄的角角落落,半年下来,本子记满了民情,鞋磨坏了3双。“那时候交通、通讯条件都很差,各项工作全靠‘人海战术’,挨家挨户通知、走访,有些人外出务工,跑十趟可能都碰不上人。”如今,在青垞村的办公桌上,厚厚的纸质台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连接“全市一张图”的电脑大屏。 今年 3 月,欧炜通过“全市一张图”平台发现青垞村城乡居民养老缴费完成率在全镇排名垫底,赶紧点开详情图层,未缴费人员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尽收眼底。“老张,您儿子在厦门打工吧?我帮您把缴费二维码发给他”“王婶,今年缴费标准有调整,您有什么顾虑吗?我给您算算账”……欧炜带着村干部依据数据清单精准入户,面对面宣传发动,仅用3天时间,缴费完成率就跃升至 98%。村干部小陈捧着新打印的报表惊道:“往年磨破嘴皮跑一个多月,现在靠数据导航,效率翻了好几番!” 青垞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是村民们“急难愁盼”的烦心事。2000年初铺设的管道,如今渗漏、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此,村里曾找过镇政府、自来水公司,但因各部门的政策、要求都不一样而悬而未决。欧炜在“全市一张图”的问题清单里发现这一诉求后,点开清单内容,管网老化程度、村务会议研究记录、项目申请进展等信息一览无余,经过会商研判,他当即启动了区、镇、村三级事项流转程序及提级事项办理。 “让原本繁琐的手续由‘干部跑腿’变为‘数据跑路’,大大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欧炜带着打印出的新度镇区域规划图、申请报告等材料,立马在线下与市木兰集团、城乡供水公司沟通、说明,并争取到区委挂钩领导、市工信局领导的鼎力相助。很快,一份包含青垞村在内的新度镇16个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炉了。目前,市木兰集团正在抓紧办理项目施工前的各项手续,村民 “喝上纯净水”的期盼很快就能变成现实。 在打好自来水管网建设的翻身仗后,欧炜又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把目光锁定那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在查阅 “全市一张图”的乡村振兴模块时,一个61亩未利用土地的数据引起了他的重视:其中包括城港大道青垞安置房旁两处约1700多平方米的空地。通过实地勘查后,他认定这是一块商业开发价值高、能为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增收的优质地块。“能不能在这里建个便民超市、快递中转站?” 带着这个念想,他在线上将该项目上传至“全市一张图”的问题清单,寻求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线下又奔走于市土储中心、区自然资源局咨询政策,探讨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区自然资源局马上通过“全市一张图”溯源及下沉调研,不仅明确了该地块的开发可行性,还发现周边有3处涉及邻村的同类型闲置土地约21亩。他们建议利用此次村庄规划修编的契机,主动布局、统一打包列入村庄规划开发,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就这样,最初1700平方米的小地块,借助 “全市一张图”,牵出了21亩 “沉睡资产”。这一开发方案落地实施后,每年可为青垞村增收超10万元,为邻村增收超百万元,实现“小地块撬动大效益”。 自去年第二次驻村以来,欧炜白天四处奔波;晚上,他回到村部打开电脑,开始完善青垞村的数字画像。15年光阴流转,从那本发黄的笔记本到实时更新的数据屏,变化的是基层治理的工具,不变的是驻村干部扎根乡土的热忱。“看着屏幕上的青垞村一天天鲜活起来,清单上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销号解决,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慢慢长大。”欧炜的目光中,折射出这个村庄正在经历的美丽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