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增城县令游应龙为何英年早逝?
【发布日期:2025-07-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游心华】

  明朝276个春秋,福建兴化府(含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共孕育了535位进士,其中游姓四人(不含莆田迁徙广东及漳州一带的进士人数):嘉靖三十八年(1556)游日章,万历八年(1580)游应龙,万历三十五年(1607)游伯槐,万历四十四年(1616)游云鸿。

  本文试就明万历年间进士、增城县令游应龙生卒年份及相关生平作一番考证。

  游应龙的籍贯与家世

  明代《进士录》记载:游应龙,贯福建兴化县(疑为“府”之讹)莆田县,军籍(指隶属于军队系统的户籍),国子生(国子监的学生),治书经(指研习、专攻儒家经典),字廷从,行三,年三十一,二月初四日生。曾祖孟琰,祖训,父义程,母黄氏,继母温氏、陈氏,具庆下(指父母均健在)兄三德,弟应鹗、省祭官、应鹏。娶黄氏。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会试第五十四名。

  《莆田鳌城游氏家乘》(刊本年代不详)有关游应龙的记载与《进士录》略有出入,补充了游应龙的号(念园)及其仕途起点——由平海卫廪生以岁贡第一的身份,应万历己卯科(1579年)顺天乡试,中试第二,联登庚辰(1580年)进士,授文林郎,知广东广州府增城县事,政绩卓著。然而,族谱中关于游应龙兄弟人数的记载与《进士录》不符,考虑到《进士录》的权威性,本文以《进士录》记载为准。

  原谱载曰:应龙,字廷从,号念园,由平海卫(旧名南啸,在福建莆田县九十里,今隶属莆田市秀屿区)廪生以岁贡第一,应万历己卯科(1579年)顺天乡试,中式第二,联登庚辰(1580年)进士,授文林郎,知广东广州府增城县事,有异政。奉行取拟授台省(指都察院、六科等监察或重要部门),以丁外艰(旧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按照丧制规定,父丧需服斩衰三年,实为二十七个月。)哀毁过当,卒于苫次(原指居亲丧的场所,后引申为居丧的代称)。祀名宦,增城人至今尸祝(指奉祀)。配黄氏,封孺人,合葬壶山溪上松门,坐甲向庚。子二,云章、云京。

  应鹏,字一宾,号九江,郡庠生,事母孝,事兄悌,配陈氏,合葬后湾大山,子六:台甫、吉甫、特甫、升甫、仁甫、介甫。

  应鹗,字廷荐,号衣襟江。将仕郎,附葬父兆,嗣子云京。

  游应龙官宦生涯与早逝之谜

  游应龙31岁登进士,旋即受命知增城县,可谓春风得意。古人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灾祸。谁曾料到游应龙这个县令没当几年,他年迈的“郡大宾”父亲东皋先生便卧病不起,一命归阴。于是他辞官守丧,备办后事,敦请通家好友榜眼余孟麟(字伯祥,籍贯江宁,万历甲戌年进士第二名,南京国子监祭酒)题写墓道碑,文曰:“皇明 敕封文林郎广东增城知县东皋先生游公墓道,赐进士第南京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学士通家侍生余孟麟书,万历丁亥仲冬吉旦 赐进士第知增城县事不肖男应龙 泣血立。”谁知服丧未尽,游应龙因悲恸过度,竟然撒手西归。从考取进士到溘然长逝,前后只有八到九年时间。

  由于游应龙猝然离世,有关他的史料甚少,目前仅有《福建通志》《广东通志》《莆田县志》《增城县志》等部分官方史料及莆田游氏谱牒留下的片段记忆。

  清康熙二十五年《增城县志》载:游应龙,莆田人,进士,八年(1580年)任,清丈乖方,民多怨之(据《千辰志》)。

  又,九年。辛巳。行清丈法。时知县游应龙奉例□□人,法多乖方,民甚怨之□。

  以上两条信息源自《增城县志》,由此可以确认游应龙是在万历八年(1580)考中进士当年秋冬就赶赴广东增城任职。甫一上任,负责主持清查丈量土地事宜,“清丈”系古代核实田亩、确定赋税等措施,“乖方”,意为方法或方式不妥,不合规矩,导致当地的老百姓对他多有怨言。此信息摘录自《千辰志》,且该书原稿已不可考。同时,《增城县志》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距游应龙去世已近百年,其记载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又,《增城县志》卷二载:“邑侯游应龙祠,在城南门直街东向,有司春秋致祭。俱为城守改造馆舍。”从增城县士民为游应龙立祠祭祀一事,表明游应龙任期内政绩斐然,离任后老百姓仍对他念念不忘,并祀名宦祠。

  另据林祖泉着《莆阳进士录》(2013年版)载:“游应龙,莆田县人,官至凤城(疑为增城之讹)知县,行取未赴,卒。万历八年(1580年)张懋修榜进士。”(注:张懋修系明宰相张居正的儿子)。

  根据上述文献资料记载,游应龙生于万历八年(1580)二月初四日,年三十一,可推其生年为嘉靖二十九年(1550);结合“丁外艰”时间,其卒年应在增城知县任内或“奉行取拟授台省”晋升之际,即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年)的当年或次年(1588年),时年三十八或三十九,实属英年早逝。

  综上所述,游应龙任增城县令期间颇有治绩,因父丧哀毁而卒,其生平虽史料有限,但通过多方互证,仍可勾勒出基本轮廓。

  补注:根据翰林院学士余孟麟书所撰墓道碑文“敕封文林郎广东增城知县东皋先生游公墓道”显示,游应龙之父游东皋“敕封文林郎、广东增城知县”。所谓“敕封”是指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在古代封赠制度中,官员的父、祖若去世,会根据官员的品级获得相应的赠官,但通常只是虚衔,并非实际官职。以明清时期为例,知县为正七品官员,其父母去世后,可能会被敕赠为文林郎(吏员出身者为宣议郎),这是七品官员的散官名号,而不是真正被任命为知县,游东皋因子贵而被明廷敕封“文林郎、广东增城知县”,这只是虚衔和荣誉,并非实职。但《闽游族史》(1993年8月版)第379页错将“敕封”解读为实职,因此出现“游东皋,由岁贡任广东增城知县,封文林郎”的错误表述,以致后续《莆田鳌城秀屿游氏族谱》(2010年12月版)未经细究,重蹈覆辙,应予纠正。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