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徐寅生)9月4日,记者前往湄洲东埔镇探访莆田非遗忠门蒸笼制作盛况。在现场,记者看到,这座宽1.3米、高5米,一次能蒸3000个包子的巨型蒸笼已经制作完成,准备交付使用。 忠门蒸笼制作技艺作为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代代相传,传承至今已有430余年。制作蒸笼的材料十分讲究,通常会选用富有弹性且质地轻盈的柳杉、甘母木、鸭掌木等木材,配以柔韧性好的竹片和山藤等材料,经过选材切割、盘制、腰箍、编织底座、绑接竹篾等30多道工序方可制成。 此次制作的巨型蒸笼,更是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挥到了极致。从选材到编织,每一步都精雕细琢、严格把关,这背后,是莆田市级非遗“忠门蒸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黄进泉及其团队的匠心独运。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这座精心打造的“天下第一蒸笼”于9月4日圆满完工。 亚明食品董事长吴其明告诉记者,大蒸笼将在莆田“国庆中秋龙舟美食文化周”上亮相,展示莆田非遗文化、推广莆田美食,为市民带来一场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