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社会
一群古稀老人创办村史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1-07-02】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新度镇蒲坂村一群古稀老人,以“不改当年一寸心”的精神,把余热为建设村史博物馆火一把,使一批濒临失传的文物古迹得以保护并发扬光大。
    蒲坂村自古以来就是莆田有名的文化村,这里地处木兰溪下游的北洋平原,南倚壶公山脉,土地丰饶,水网密布,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加上当地村民历来有尚文重教传统,因此,蒲坂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知名文人,人文氛围浓厚,文物资源丰富。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一些群众意识淡薄,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的损坏,有的流失。
    上个世纪80年代退休回乡的老教师戴汉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这些“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遗产,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也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只能“覆水难收”,如果收集起来,不仅能够保护文物,还是村史教育的好素材。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抢救这些家乡文化遗产。于是,老戴就向老协会几位热心老人提议收集、保护这些“祖宗”遗留下来的文物。他的倡议很快得到郑屈等老人的响应,于是一场民间文物保护活动在蒲坂村悄然进行。
    老人的善举得到村民的赞赏,2003年,许多村民及在外乡贤纷纷捐款,共筹集36万元资金,在村头建起一座两层楼房作为村史文史馆。建成后,老人们马不停蹄把“余热”都发挥在宣传发动收集文物和拾遗补缺工作上。为了得到翔实的史料,老人们一方面挨家挨户积极宣传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一方面四处收集流入农户家中得不到很好保护的文物,有的则通过各种渠道把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找回来或赎回来,并与市区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联系,邀请参与文物鉴定和保护指导。同时,老戴还经常不辞辛苦自费到市博物馆、档案馆查阅、复印原始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老人们的不懈努力,现在蒲坂村微型文物馆收藏颇丰,截至目前,一共收集梁陈时期及宋明清三代遗留下来的雕版、画像、族谱等文物6大类20多件。这当中,最让老人看中、也为老人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现在被视为镇“馆”之宝的文物——明代郑岳遗留下来的刻字雕版。
    随着馆藏文物越集越多,为了让这些文物发挥应有的作用,每到寒暑假或者双休日,老人们就把昔日不轻易示人的馆藏宝贝拿出来展览。他们自己搜集材料,撰写简介,尤其是当过老师的戴汉荣,凭借自己的文字特长,放弃休息时间,认真撰写每一种文物的简介,还当起义务解说员,让村里的孩子了解村史,接受乡土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爱国爱乡的感情,激发他们勤奋读书。
    馆藏中有一块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孝思”牌匾,该牌匾是当时朝廷用来彰扬蒲坂先人尊老敬孝的事迹。老人翻阅史志,收集典故后,利用这一生动活教材,在蒲坂村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尊亲敬老”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尊老爱老的文明新风,如今蒲坂村人才辈出,民风淳朴,到处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村民们都说也有老戴他们的一份功劳。                  晚报记者 钱碧云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