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市光荣院采访,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正在出黑板报,经打听,他就是被誉为“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的老兵——郑天祥。 八旬老翁居然能写出一手这么工整、漂亮的粉笔字,令人赞赏有加,于是,我们便从他的这一手好字聊起。老郑告诉记者,他家住在秀屿区平海镇西柯村,1953年,他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在部队,他曾立过三等功3次、集体二等功1次,1957年退伍回家。在谈及自己的军旅生涯,他说,部队确实是最能锻炼人的绿色军营,要是没有部队的教育培养,哪里会有自己今天的文字功底。当年,只有初小文化的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更不用说写粉笔字,为了培养他,部队就派他到上海汽车学校学习,后来又让他去团军事教导连集训6个月,学习文化和军事知识。他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经过刻苦学习,他不仅取得高中结业证书,而且能写出一手好看的粉笔字。 2004年,按照国家对荣誉军人优待的相关政策,郑天祥被安排进市光荣院安享晚年。为了回报社会,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从有关书报中搜集党史、军史资料,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逢“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他就把相关资料写在光荣院内的黑板上刊登。有时出一期黑板报需要花上半天时间。黑板报不但丰富了光荣院里老兵们的精神生活,而且还让经常来光荣院搞卫生的青少年学生了解党史、军史。为了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革命传统教育,他还常常给他们讲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故事。 在跟记者谈及自己耄耋之年仍不忘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他不无动情地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通过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能继承先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人民效力。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活得才有意义。郑天祥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自从他从志愿军老战士林金标手中接过办黑板报任务的那天起,他一点也不敢怠慢,并且越办越好。 在谈及今后有何打算时,他说办黑板报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许多人在黑板报前驻足留连的情景时,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为此,他表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把黑板报办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