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社会
保健品能治病?小心被忽悠!
有关部门提醒: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
【发布日期:2012-04-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欧碧仙】
    家住仙游的陈阿姨近日遇到了一件困惑的事情:最近她托人在外地买了5盒补品,说是治疗颈椎问题的,但是服用3盒后,却听女儿告诉她,她服用的只是保健品,不是药品,所以根本没有治疗的作用。“可我怎么听说这就是用于治疗颈椎问题的?到底保健品有没有药效?”陈阿姨困惑不已。
    记者昨日联系上陈阿姨,她告诉记者,最近她的一个姐妹的子女为其购买了几盒治疗颈椎疾病的补品,听说这种补品药效很好,一个疗程5盒,吃了就能马上感觉到疗效。陈阿姨早年劳作时留下颈椎疾病,所以一听说有此“良药”,二话不说赶紧也托这位姐妹购买了5盒补品。
    自从拿到补品后,陈阿姨就按照说明书的指示,连续服用了3盒。服用后,她虽然没有感觉有多大疗效,但是心里总是觉得会有一定作用的。而前些天,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回到家里,发现了她正在服用这种补品。看到盒子上写着“保健品”,陈阿姨的女儿提醒她,这种补品根本就没有治疗功效,因为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
     听完女儿的话,陈阿姨不能理解保健品没有药效的说法,因为她听那位姐妹说,卖家在销售这种补品时就说明了有药效,并说能治疗颈椎疾病,适合老年人。“我完全糊涂了,到底这保健品有没有药效?”陈阿姨希望记者能够为其解开疑惑。
    记者昨日查询了相关资料,并咨询了相关部门。记者了解到,《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有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而每一种保健食品都有其特定保健功能和特定的适宜人群,因此在选用保健食品时,要根据自身机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选用,以免上当受骗。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仅有保健效果,不具备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物。按照规定,保健食品应注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字样。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