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给力拆迁群众受益
【发布日期:2012-05-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钱碧云 周晓露】
日前,记者来到笏石镇刘厝村,但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盒式建筑整齐划一,平坦宽敞的水泥大道、新颖别致的环保路、灯光明亮的居民崭新生活,电线、闭路线、电话线等各种主线路全部埋入地下,青葱翠绿的树木……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乡村,记者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多美丽的乡村啊! 记者来到笏石镇刘厝村拆迁户刘文芳的新家。两套240平方米的套房熠熠生辉;室内整洁的地板,洁白的墙面,宽屏超薄的电视、整套的木质家具……衬出老刘“幸福”的笑脸。老刘高兴地告诉记者:“原先的担忧简直是多余的,政府给我们规划了这样一个靠近火车站的地方,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告别居住多年的老屋,告别朝夕相处的近邻,总让人有些不舍。然而,迎来的好日子却让人心里美滋滋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老刘的心里话道出了拆迁户们的共同心声。 “和拆迁工作人员交谈了几次,就签下了搬迁协议书……”老刘现在谈起这件事觉得当初自己的抉择是对的。2006年5月,莆田火车站工程进入拆迁阶段。镇里的工作人员来到刘文芳家里,进行拆迁前的动员和政策宣传。“他们说,如果同意拆迁,按规定,既可以分到两套240平方米的套房,还能分到两坎店面,现在房租和店面出租一年就可拿到上万元租金。”刘文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当时拆房子时,自己还在外地打工,妻子打电话向他征求意见,他认为拆迁房子既是为国家建设让路,也是为自己今后发展铺路,于是就同意了,并在拆迁中起带头作用。刘文芳还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以前刘厝属笏石比较偏僻的旮旯乡村。现在搬进新房子居住,小区也有绿化,交通很方便。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像刘文芳一样,徐宁东家也分到两套房子,3坎店面,还利用店面开了一家手机店,生意还不错。 对于现在的新房,徐宁东感到很满意。 他说:“以前住的是土木结构的低矮房子,而且交通也不便,现在住的是高楼大厦,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小区环境又好,我住得很舒心。” 在新房的书房里,他的老伴正在电脑前上网。他说,现在,上上网、养养花草、带带孙子是他们俩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很充实,也很安逸。如果不是建火车站搞拆迁,哪有我们今天这么美好的日子,也不可能住上现在这么好的房子。 据介绍,现在,他们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后,浇浇花,打起太极拳,然后到小区门口的饭店喝早茶,再去菜市场……下午和邻居们打打牌、聊聊天,“这样悠闲的生活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徐宁东说。
|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
我市创新电力服务模式 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荔城区西天尾镇:以“演”促防 以“练”备战
我市“五一”人气满满 假期玩法上新 文化旅游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