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警何盛:用爱心温暖困难群众
【发布日期:2012-06-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秋洪 金赞 伟娜】
瘦削短发憨厚老实、笑容可亲,是东埔派出所责任区民警何盛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内勤民警到责任区民警,何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关爱困难群众。
一位无嗣老人的“警察儿子”
东埔镇是该区的一个经济强镇,很多人在外经商致富。但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仍有一些受贫穷所欺凌的弱势群体。在何盛包片的辖区前范村里,唯一的“五保户”村民唐文林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员。 今年72岁的唐文林老人,几代家世积贫,从小未读书识字,文化程度低,年轻时因家庭困难,无力娶妻生子,为此在父母亲相继离世后数十载孑然一人,度过了大半辈子。长期以来,唐文林老人都是靠着自己到处打些零工和政府的救济来保障基本生活。 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腿脚越来越为不便,让他的晚年生活境遇更是凄凉而无奈。每当逢年过节,无儿无女的唐文林老人看到别人家里热热闹闹而自己家里冷冷清清,心里更不是滋味。 2011年,在一次深入村居的走访中,何盛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唐文林老人的具体情况,立即将老人纳入到关注的视线中。事后他主动登门探望老人,并留下“警民联系卡”,让老人有事就打电话。从那之后,唐文林老人再不为日常生活所困,生活开始有了乐趣。因为只要一有时间,何盛就带着自掏腰包买来的生活用品、营养品到唐文林家探望,问寒问暖。他经常帮助跟踪了解政府补助的到位情况,询问老人身体状况情况及遇到的生活困难,并尽可能帮他解决。老人家里电器坏了、电线短路了,何盛帮忙维修;听说老人病了,何盛就及时护送老人去看医生;帮忙打扫住处、清洗衣被等一些生活琐事,更是时常的事儿。 今年,公安机关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以来,何盛把唐文林老人列入自己的挂钩帮扶对象之一,更是经常性地到唐文林老人家上门走访慰问,凡是下乡走访或办案取证路过,总是要到老人那里坐一坐。 何盛不但自己去关爱唐文林老人,同时,他为争取更多的社会关爱力量,让老人的生活获得更多的保障,何盛还多次走访村镇干部,希望村里和有关政府部门能更多地关爱老人、为其解决基本生活保障,解决自来水问题等,共同为老人伸出援助之手。 何盛一点一滴的爱护帮助,一次两次的倾心交谈,唐文林都十分感动并默默地记在心中。他对老人的关心和帮助不仅让老人体会到了有儿女的快乐,也让老人切实感受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爱民为民的情怀。唐文林老人逢人便说:“我虽然没有亲生儿女,但我有一个‘警察儿子’,民警何盛待我就像是我的儿子一样,有这样的儿子陪在我身边,我已经很满足了。”
辖区群众的“活雷锋”
何盛在东埔派出所任社区民警6年时间以来,始终关注辖区的每一位弱势群体,贴心为他们服务。何盛常说:“群众找我办的事,都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没有份里份外之分”。在群众眼里,何盛就是一个“活雷锋”,平时在辖区里不管遇到什么“鸡毛蒜皮”的事,何盛都会热情去帮助、主动去“管事”,群众有解决不了的大事或小事都喜欢找何盛帮忙。 5月22日,何盛在辖区走访时了解到东铺镇东埔村顶房90号村民李美金是弃婴,被村民李进兴夫妇收养,因种种原因二十二年来都没有办理户籍落户,就这样当了22年的“黑户”。李美金身体残疾,因无户口,升学方面受到阻碍,并且享受不到农村的医疗保险等,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只有及时补录户口,才能解决李美金的实际困难。为此,何盛就将这一情况及时向所领导反映,所领导高度重视,根据李美金的实际困难,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安排何盛积极主动为其搜集材料。 为尽快为其解决难题,何盛跑遍了村居、民政、分局户政等部门,深入辖区群众开展调查,几经周折,终于为其准备所需的审批材料,并主动为其代办,逐级申报,终于为李美金办理了落户手续,将户口簿交到李美金手上。李美金高兴的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
西天尾镇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 筑牢安全“防火墙”
秀屿区东峤镇居家养老项目 多元服务托起“夕阳红”
荔城区北高镇:挽袖献爱心 热血传真情
我市千名职工共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文艺汇演奏响新时代奋斗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