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年仅19岁的潘素金,穿上绿军装,成为一名女兵。部队的磨炼,造就了她勇于挑战自我,敢于标新立异。 2000年,经过3年部队生活的历练,她光荣退伍,其时,正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体制不断调整的年代,许多复转军人需要到地方安置,许多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许多待业青年需要上岗,许多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安置压力很大。怀着为社会分忧,为经济建设出力的愿望,潘素金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此后的几年间,她靠打零工,为日后自己开公司积累经验和资本。 创业选什么项目?潘素金说,3年的军旅生涯使自己这位农家妹子变得更加能吃苦,从一名保险业务员到自创品牌经营大伟汉堡,到创办火龙果基地,创业的艰辛和收获,她和爱人一起品尝。谈及创业火龙果基地,她说自己在和台湾商人的接触中,发现台湾火龙果口感特别好,尤其是红皮红肉的火龙果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最重要的是内地市场几乎很少看到。于是,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她与台湾源昌果场签约合作,一起在忠门安柄创办了全省首家台湾火龙果基地,专业种植红皮红肉的台湾火龙果。为了创办火龙果基地,她和她的丈夫豁出去了,他们起早贪黑和民工们奋战在田间地头…… 2006年底引进果苗,2007年初栽种421亩,2008年5月,50多万株火龙果相继开花,6月底结果。试种成功后,不时有批发商前来询问价格,这也让潘素金和爱人更加有了投资和扩大规模的信心。现在火龙果基地面积已扩大到1000多亩。 “……不久,还将建立以台湾优质火龙果为主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观光园。”潘素金说,他们将坚定实施“绿色名牌”战略,努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果树栽培、水果生产方面引进有机生态农业技术,在农牧生产经营管理上,建立 “公司+观光园”的投资模式,实行企业化运作;建立“企业+高校+地方政技”的合作形式,实行农产研一体化,依托坚强技术后盾,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 目前,潘素金以公司的生产示范基地为中心,向周边农户辐射,基地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生产技术服务,目前,已带动周边上千个农户栽培火龙果3230亩,如安柄村一刘姓村民,在潘素金的带动下,共种植100多亩火龙果,亩产量约4000斤,产值达1万多元,产品主要销往深圳、浙江等地。为此,他逢人便夸素金带领他家走上致富路。 “不久以后,向莆铁路通车……相信我们的火龙果一定会畅销全国!”眺望远方,潘素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她拥有多少,而是看她贡献多大。”潘素金说,如今她的公司越办越好,规模越做越红火,急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于对农民的特殊感情,她把选人的目标锁定农民兄弟,看准的就是农民勇于拼搏,敢于负责,善于组织的优势。在刘某等几名头脑活络的村民如今已成为她公司的管理人员。 潘素金说,自己能走上富裕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自己的军旅生涯。她表示一定要把企业做强做大,为莆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莆田的双拥工作,尽一份退伍军人应尽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