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村富民的好支书
【发布日期:2012-08-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近年来,许多领导来官庄村视察,一个本不起眼的小山村,能有这么大的魅力,亲历小山村沧桑巨变的村民们,无不打心眼里感谢他们的“掌舵人”——村党支部书记许光成。 行伍出身的许光成,有着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他敢想敢干,善于捕捉发展机遇,为官庄村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心系百姓 真情奉献
官庄村位于涵江区江口镇东北部,以前,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大多数村民选择出国务工或经商。然而,许光成却放弃了自己的“钱”途,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一个清贫的小村官。他十七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心血全部奉献给了官庄。 “让家家都有钱,过上好日子”是老许一直以来的执着追求。在立足村情的基础上,他决定利用村里华侨多的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群众出外打拼。澳门同胞许光荣先生一直从事工程建设行业,于是,他便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关系,做通许先生的思想工作,在得到许先生的大力支持后,他马上组织村里300多名村民前往澳门务工,当年就创汇2000多万元。如今,官庄从事境外劳务的达400多人,几乎家家都有“洋村民”,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成为官庄经济创收的劲旅,每年寄回外汇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人均约3万元。为此,村民们都说,他是村里的“财神爷”。 “做一个群众信任的村干部,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比啥都重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9年秋,他得知印尼侨胞林光华妻子生病,住在福州第一医院,需要动手术,一时没人照料,心急如焚的他连夜带领村干部赶到福州看望、照顾,并及时与她国外的亲人联系。在她住院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先后十多次前往医院探望。病人家属深受感动,夸许光成及村干部是他们家的大恩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像这种帮群众之所需的事例,在他的村官生涯里不胜枚举。
新村建设 如火如荼
看着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老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把目光瞄准新村建设。经过精心的谋划,1994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村建设在官庄村打响,共拆除旧房1000多间,全面进行改水、改厕、改圈,新建别墅式楼房158幢,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时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2006年,他又带领村民进行第二轮新村建设,先后修建了长9.6公里、宽3米的环村水泥路,长达1000米的绿化带,新建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幼儿园和休闲广场,完成全村自来水引水和管网改造,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对村卫生室、村务公开栏、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进行改造。如今,走进官庄村,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别墅。村内水、电、气、有线电视、宽带网、道路绿化、防盗设施等配套设施样样齐全。为此,官庄村先后获得省级“明星村”、“园林式村庄”、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为人清正 群众信任
“侨胞捐赠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们务必管好用好”,这是老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节省开支,外出办事时,他不住高级宾馆,不吃山珍海味还经常自掏腰包,并杜绝吃请歪风,实行村务“零接待”。有人说他“抠”,他却坦言:吃喝方面还是“抠”点好,不能慷“大家”之慨。为了严肃财经制度加强民主理财监督。他要求村里做的每一件公益事业,都必须实行“一事一议”,先由村“两委”研究决定,再由村民代表、党员大会表决通过,而后及时把资金使用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公布,做到村里的各项开支都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为了让群众全面了解村里的事务,他还把以前“定时公开”向“随时公开”、“点题公开”延伸。为此,群众都说:“这样做,清了集体的‘家底’,亮了干部的‘箱底’,明了群众的‘心底’,我们打心眼里服!”2002年,官庄村获得了“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村”的称号。 现在的官庄村,政通人和,风正气顺,富有所捐,贫有所助,人有所乐,到处呈现出一幅富庶繁荣,和谐文明的侨乡新貌。虽然成绩让老许的形象变得高大,但常年的奔波和劳累,却让他的身体变得虚弱。然而作为一名村官,他毫无怨言,仍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依然顽强执着的追求默默地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奉献着。 晚报记者 钱碧云
|
感恩母爱 温馨相伴 镇海街道梅峰社区举办母亲节亲子活动
音乐盛宴 燃爆莆田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
我市创新电力服务模式 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