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兰最珍惜的,是他身后这些与受助贫困生的合影。)
山东烟台的刘盛兰老人感动了许多人,90岁的他是个孤寡老人,却17年来靠拾荒捐了7万多元善款,100多个贫困学子得到了他的帮助。 今年,腿脚不便的刘盛兰不得不停下拾荒的脚步,但他的爱仍在延续,他的故事会流传下去。 8月22日中午,山东烟台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老人孤独地坐在桥头,他叫刘盛兰。
拾荒老人的家
刘盛兰是个名人,“90岁孤寡老人17年靠拾荒捐助7万多元给100多个贫困学子”——以上这句长句包含的信息,是他出名的理由。 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慷慨地将靠拾荒所得钱财捐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曾获评“感动烟台”年度人物。 刘盛兰的家,昏昏暗暗,桌子上摆着他去年获得的奖杯,墙上挂满了锦旗。他把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他和那些曾受他捐助的贫困学生的合影。他最早捐助的贫困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现在经常到村子里去看他。 尽管已是名人,刘盛兰的家中仍是一副破败的景象。院子里,围墙已经塌下了一半,地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玉米秸秆,那是老人生火做饭的燃料。 由于屋内长期阴冷潮湿,屋外杂草丛生,一整个夏天院子都是蚊虫的滋生地,外人进院,很快就会被咬出一个个“蚊子包”。
转捐养老善款
从今年年初开始,年过90岁的刘盛兰老人终于停止了长达17年的拾荒生涯——因为“腿太疼,走不了路”。 刘盛兰告诉记者,目前有好心人捐助他生活费,他会把这些捐给他的善款进行重新“分配”,转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只要有孩子需要帮助,我就会给他寄钱。我现在不光帮助贫困学生,生病的孩子也帮。”刘盛兰说。他的远房侄子刘建喜介绍,刘盛兰每年捐出去的善款约有1万多元,这些钱都是别人捐给他的养老钱,可他一分钱都没花过。 亲戚、朋友都劝他留点钱养老,但他总是笑着回答:“我又用不着钱,别人每天送的东西都吃不完。” 刘盛兰最近一次寄钱是在5月份,他通过邮局寄出了一批钱,每笔的数额均为500~1000元不等。他有个小本子,自己几月几日给哪个孩子寄出了多少钱,一一记下,邮局的汇款票据也全部留好。 他还有另一个小本子,记录几月几日收到谁的多少钱,以及捐助人的手机号码。
“不合群”,双重性格
8月24日上午,村里的老年人三五成群在村头乘凉侃大山,唯独刘盛兰独自坐着,不发一言。刘建喜说,刘盛兰“非常不合群”。他脾气太倔,任凭别人怎么说他都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你要是说多了他还会跟你急”。 村里人觉得他性格孤僻,但在“外人”面前,他却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刘盛兰每天都看报纸,借此了解国家大事。一旦有外人找他,他总是愿意兴奋地说起最近的时事,几乎无所不谈。 刘盛兰复杂的性格,或许与他的经历有关。刘盛兰告诉记者,他没有儿女,但曾经结婚后又“离婚”。他似乎不愿多谈自己的过去,只说:“因为老婆不好,所以就离了。从23岁开始,我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 “人要是没本事,没能耐,连老婆都不好。”他的这番话让记者吃惊。刘建喜告诉记者,刘盛兰曾有过三个老婆,但“最后都离了”。“三任老婆都对他的父母不好,不孝顺;三任老婆也都觉得他没能耐。”他这样解释。
73岁时的内心独白
刘盛兰没有儿女。他原本有个哥哥,但已经不在了,侄子、侄女全都在外地,于是成了孤寡老人。 刘建喜是刘盛兰的远房侄子,隔得很远,“至少已经出了五辈了”。他说他照顾刘盛兰并非因为亲属关系,而是觉得“他命太苦,能帮一点是一点”。 但如果不是因为73岁时的人生转向,现在的刘盛兰或许只是个普通的孤寡老人。那一年,他所在的工厂出了问题,他的退休金成了泡影,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养老问题。 “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老得不能干活了怎么办?”刘盛兰说,“没儿没女,到死了,也不会有人记得他。”这些基于传统观念的想法让当年73岁的刘盛兰感到恐惧。 他最终想到了一个化解内心困境的点子:捐钱,把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贫苦学生,让他们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老人,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让这个世界记得自己曾经来过。 所以,现在老人最期盼的,便是受他捐助的孩子在收到钱之后,能够给他去个电话,告诉他,钱已经收到了。 从73岁到83岁,刘盛兰一直在招远市城区拾荒,用自己拾荒的钱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83岁时,他回到了村子里,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爱心捐助,村里的垃圾堆旁,不时能够看到他拾荒的身影。 直到今年,年过90的他再也难以迈开疼痛的双腿奔走在各个垃圾站之间了,他整整坚持了17年的拾荒生涯就此结束。 据《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