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 鼓足干劲 打造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镇
——度尾镇贯彻仙游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发布日期:2016-08-3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仙游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工贸强县、文教强县、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给度尾镇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依托度尾农村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工艺艺术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艺雕工艺、观光购物、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度尾新兴支柱产业。 一、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明方向。针对度尾乡村旅游刚刚起步的实际情况,实行“先发展、后规范,先传统、后现代”的发展思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然后再通过市场为主、行政为辅的手段予以调节,形成一批有影响、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企业,最终打响度尾乡村旅游品牌。要做好“一山、一水、一果、一禅、一城”文章,围绕一城即艺雕城的精湛工艺,打造度尾特色工艺观光购物型乡村旅游产品;围绕一果即文旦柚和利农设施农业资源,打造农事体验性乡村旅游产品;围绕一禅即宁国寺圣地,利用九鲤湖寺庙与宁国寺的优势,打造参禅拜佛、禅修静心、山水人文等乡村旅游产品;围绕一水即境内木兰溪的水资源、辖区内山青水秀的水库资源,打造养生休养、度假养生的乡村旅游产品;围绕一山即大帽山风景和李耕故里、郑纪故居、古名居、古建筑、古驿站、历史记忆建筑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要紧盯现代乡村旅游由休闲观光向度假式深度体验转变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游居、野行、居游、诗意农家”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找出一条适合度尾发展的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扶贫攻坚效果明显、就业岗位多的新型扶贫帮困加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二、规划方案,一张蓝图绘到底。度尾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农村风景秀美,依托度尾是全国艺雕收藏名镇、中国蜜柚之乡、中国近代画家李耕故里、中国海峡艺雕旅游城、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镇的名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之成为度尾的支柱产业。要强化规划引导,镇党委政府要对全镇辖区进行全域旅游规划,同时设立旅游发展资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生态景区。依据各村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支持有条件的村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三、宣传营销,打造精品树品牌。要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络,整体推介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制作画册、明信片、光盘、书籍、广告牌等乡村旅游宣传品及农家乐食品,积极筹办乡村旅游系列节目,组织开展度尾农家乐特色菜肴大赛、乡村旅游摄影比赛、乡村旅游工艺品创作、文旦柚采摘品尝等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在乡村旅游经营中涌现出来的示范村、村带头户、带头人进行大力宣传,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度尾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要将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服务业升级战的重点来抓,切实做到“三个一”。一是镇村都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将乡村旅游发展成效纳入村级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保证乡村旅游有人抓、有人管。二是要有一笔专项经费。镇政府要在旅游专项经费中专门安排一笔经费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各村(居)也要安排专门的费用,用于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和管理,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三是要有一系列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对乡村旅游项目施行先照后证并优先安排用地,对乡村旅游经营户、企业采取上门服务等政策,对乡村旅游点周边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予以优先安排,集中力量完善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 四、策划项目,招商引资促开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关键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原则,完善政府、集体、农民和社会各方相结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在税收、补贴、贴息等方面对民间投资给予优惠和鼓励,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旅游设施建设。二是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前提下,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补助资金等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策划生成旅游项目。鼓励企业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方推介度尾旅游资源,策划生成旅游项目,千方百计引入一些项目、资金、企业建设旅游设施。

|
全市51个暑托班 破解职工子女“看护难”
同沐妈祖慈晖 共绘青春蓝图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迎战用电高峰 筑牢清凉防线
我市全力以赴防御台风“丹娜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