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选名单公布,莆田有两人入选,实现零的突破。莆田坐拥壶公山和木兰溪两大地理名片,素有“壶兰”之别称。近年来,当地立足产业发展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人才荟萃的“壶兰智谷”。据了解,全市现有33万多名各类人才。 去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人才福建周”系列活动在北大、清华等高校举行。随团参加的莆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卓晓銮在北大作引才宣讲时说,美丽莆田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望人才。 政策引才 “当时,省内多个地方都在招揽我,但我最终还是选择莆田,主要是因为政府重视、政策给力。”3日,准备参加莆田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的福建省利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煌说,公司主要生产废气污染物处理设备,能将废气转化成胶水、喷漆等产品的生产原料,已与中集集团、美国戴瑞米公司等客户密切合作。 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蔡志煌,2007年从一家国企辞职,手握两项发明专利,可没有资金和工厂,项目进展缓慢,担心被别人抢占先机。2008年,莆田市科技局给他立了项,让市场率先确认其科技成果,后来又批了一块地。现在,蔡志煌有了公司、厂房和技术研发团队。2015年,他的一项发明专利获全国专利优秀奖。 多年来,受限于城市发展水平,莆田的人才磁吸力较弱。如何扭转这一劣势? 这几年,莆田出台10多份人才文件,包括率全国之先的《关于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实施细则(试行)》,率全省之先的《关于贯彻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 去年,莆田制定人才“壶兰计划”,对入选市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给予补助,从原来的1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入选个人给予的最高补助,从原来的100万元提高到150万元。对入选国家和省级计划的市级配套补助比例,从原来的1∶0.5提高到1∶1。对能在莆田实现重大产业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统筹给予最高综合支持3000万元。 产业用才 伴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在莆田落地,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这些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创造一个又一个“莆田速度”。 去年7月1日,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项目量产,填补莆田电子信息产业LCD面板空白;去年8月,云度新能源汽车公司首款车型π1下线,当天签下3.2万辆的订购协议;去年12月,百威英博雪津世界级啤酒工厂投产,一期年产150万吨,二期产能将扩大到240万吨…… “项目进展顺利,靠的是人才团队的共同努力。”云度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刘心文说,核心团队最初200多人,后来又吸引400多个在外莆籍人才加入,还与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合作办班,为公司输送一线技术员工。 引才的目的关键在用。莆田采用“项目+团队”双招双引模式,从单纯引才和招商向“人才、技术、资金、项目”打包引进模式转变。通过华佳彩、云度等项目,新增引进高层次人才85名、技术人才770多名。 根据十大重点产业布局和五大特色品牌,莆田引进一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高层次团队和人才,同时建立产业人才智库,分为8类,共纳入1147人,让各类优秀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形成人才小高地。 环境留才 涵江区兴涵水都片区已规划出100亩用地,建造人才国际社区。去年10月,采取“限地价、竞自持”的土地出让方式,吸引企业参与人才房建设,由华佳彩公司竞得50亩,属全省首例。 “在人才国际社区西面,还有一个国际学校和一个国际医院。”涵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方振涵说,正在与一个英国教育基金会洽谈,将按国际标准,确定国际学校的师资、管理、教材、课程等事宜。国际医院一期有1000个床位,二期500个床位,其中一部分将作为特殊用途,提供给高层次引进人才使用。 以最大诚意做好服务文章,让高层次人才扎根莆田。除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生活保障之外,莆田还在全国率先推行引才专项事业编制灵活机制,每年统筹200个左右编制,专门用于引进紧缺急需和高层次人才,挂靠在高校或科研、医疗机构等平台,按事业单位编制管理。 为畅通人才流通机制,莆田建立全省首个优秀人才退出机制,全市现有市级优秀人才257人,已有17名人才有序退出,实现人才能进能出常态化。 此外,莆田多维度多渠道为各类人才创造提升空间,形成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去年,该市成立全省首家市级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首批吸纳340名来自工艺美术、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行业精英,其中博士学位占20.59%,正高职称占21.47%。协会成员无需缴纳任何会费,所有费用从兴莆人才基金中支出,该基金由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捐资5000万元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