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一样的情 一样的忆
——也聊《岁月有情》里的孩提事
【发布日期:2014-08-29】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 叶】
    早想提笔,为刘建成君出版的散文集《岁月有情》写几句话,乃是受到其中童年回忆篇什的触动或曰感应。人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依我之见,一样的童年却有异样的经历,因为所处的年代不同,家庭处境各异。高尔基的童年,我辈谁经历过?
    翻开正文,《家务劳动》《童年的木屐鞋》,立即唤起了我对童年的记忆。作者在描述小时候为家中解决柴火问题,拾树叶用的是自制铁钩:“找了条二尺左右的铁线,用小锤子锤直,再把铁线的一端擂得尖尖的,另一端用钳子卷了个小圈子,可用手指钩住。”天啊!这不是自己童年也经常使用过的东西么?可那细小、简单,本来不屑一顾的劳动工具,业经作者点拨,竟能提示出小家伙们在劳动中产生出的真智慧——既免去了拾树叶时躬身俯拾的不方便及其体力消耗,又保持了卫生。看来,“科技进步靠懒汉推动的”戏谑还真有一定的道理呢!接下去写小伙伴类似的恶作剧:合力摇晃树干和翘首巴望阵风给个方便,为自己获得更多收益的行为和思维,真是一幅活脱脱的顽童游戏图,画画给出大自然的童真和童趣,较诸古诗中“童子不解躬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稚子敲针作钓钩”等,于我而言,岂不有着更真切的感受?!难怪整日窝在套房里面对荧幕中成人设定、制定的卡通游戏的孙子,会认为爷爷的童年比他“幸福多啦,特别是有趣多啦!”
    《童年的木屐鞋》是作者对童年时代物质生活落后的一段回忆。令我惊叹的是,这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老教师,在表述方式上,竟能摆脱我们这代人惯用的忆苦思甜的简单对比和意识形态化语言,能够不温不火,平心静气地通过对旧事的勾摹来启开读者的心扉。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不断学习、冷静思考所获得的一种新境界。是啊,毕竟“社会是进步的”,然而在人们行色匆匆、径直地往前赶的时候,是否应该适当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让出一点空间来回望、品味、萦思曾经的过去,不管是苦是甜,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而为,这些相互交集甚至重叠的印记,总会对现在的你有所启发和进益,并构成人生的厚度和沉实——这似乎是作者旧事重提的原旨。可不是,50年代出生的我辈,不正通过作者对木屐的细致、深入刻划和详尽、全方位介绍来获得感同身受,唤起共鸣:童年的我不也一样,每当邻村放映电影时,左邻右舍的一群小伙伴也总是趿着它,快步地穿行在石头垒成的狭长溪岸和横亘在溪岸上斜面的陂坝上,木质碰撞石质发出“叭嗒叭嗒”声在空旷的田园之夜显得更加清脆、单纯。而我们共同感受“穿木屐最忌石子路”,终因一双小脚长时间的驾驭磨合,竟能轻松地应对地面凹凸不平的挑战。写到这里,我蓦地生出感叹:自己平素常画的《东坡笠屐》图,在这一情景下显得多么矫情!
    总之,作者笔下,童年的一根火柴显得那么珍贵,童年的一块锅巴显得那么难得,童年的铺友山叔公又是那么令他难忘,童年那首失传的歌,我辈又有谁听过?
    顺势还是在一双脚上作文章吧。这是双连木屐都不着的“赤脚”,作者在略带悲情的字里行间,码出了“我们这辈人”身陷贫困的无奈,要不怎会把“年代”这一沉重的字眼牵扯进去?值得一提的是由该话题引发出对尚未脱困地区的孩子的同情,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历经童年苦难养成的作家悲悯情怀。说到赤脚,容本人转述我的爱侄永廉经常提到一则励志故事:80年代他在度尾中学任教时,一位名叫李朝全的学生,因家境贫寒,数九寒天却总打着赤脚上学,最后就凭着这双坚实的脚板走向北京大学。这位寒门之子已是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中颇有成就的文学评论家了。缘于此,“赤脚”在我的意识中已不再是寒伧的代名词,而悄然被植入了“穷且益坚”的另一层含义。
    最使我投缘的也最能挑逗我神经的当数《春联之忆》。我在学生时代,年年春节前也会义务为乡亲书写春联,我们的经历何其相似!从倒置陶缸为砚(因用墨多,一般没有墨海即“大砚台”,则利用缸底凹部贮墨,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还把所用毛笔、墨锭、红纸以及各种格式、内容、写法、贴法一一道来——这岂止于学生时代初试锋芒、服务乡亲所获满足感、成就感的回放,更是对当地民风民俗和中华楹联文化的详细解说(与作者近年来的编写地方志有关)。就这点言之,我认为作者近年的大量文章,从渐行渐远的旧时日常用具如小火笼、木屐、桶箍,到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刻画,从民间十番八乐、莆仙戏曲,到家乡风土人情的描述,不也兼具史料价值吗?!
    近年来,资讯的多渠道涌入,导致自己也养成“一目十行”的“速览”习惯,面对纸质书,渐渐失去了阅读的从容、平静和耐心,殊不料《岁月有情》甫一开卷,就分享了作者给予清纯、亲切的“稚情“。一样的情,一样的忆,《岁月有情》里的那些孩提事,终于使我不能自已。于是顺便拈些可与相关链接的往事以“凑趣”,好与作家朋友来一番“情相依”。书很厚,能激活我记忆的节点很多,但篇幅已提醒我不该纵情。况且我敬爱的前辈乡贤许怀中、吴建华二位大家已在该书的序中做了全面的推介呢。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