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深秋
【发布日期:2011-10-12】 【来源:】 【阅读:次】【作者:沙尘】
    夜半更残,窗外响起了萧萧瑟瑟、绵绵延延的秋雨声,仿佛在唱着一首古老而忧郁的歌。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秋色梦中人。文人多愁善感,听着雨声,不禁披衣默默坐起。吹进窗的风带进了一股寒意。仰靠在柔软的床背上,打开桔黄色的床头灯,闭目凝神,一任思绪在秋夜雨的意境中静静地徘徊着。有意无意中,我想起了积存于心的许许多多遥远的关于秋雨的绝唱,那种低沉、伤感、怆然的意境,鲜明而又厚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沉浸在那种带有淡淡的愁绪的意境中,世俗生活带来的烦恼渐渐散淡了,秋雨、秋风、秋思、秋野,我逐渐感到了一种秋的清澈、纯净和安谧。金钱、权势、套话、外交术语、飞长流短、锱珠必计、皮笑肉不笑……渐渐淡远了。
    一种宁馨、净化的美。
    多少年了,也许是为了获得一隅心灵上的平静、净化,爱听秋夜雨的习惯不仅丝毫没有淡化,反而越来越浓重了。商品经济的大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又觉得生命中失去了许多,人心、人情,越来越圈囿进市井的樊篱,四周耸立的大厦,封闭独立的商品房,听不到燕子的呢喃,感受不到春的原野、夏的荷花、南去的大雁,淡化了生命的本原意义,淡化了阳光、蓝天、白鸽、冬梅、湖泊、纯真……更多的是物、权、市俗的浮躁。心灵的疲惫、负荷,许多人,尤其是文化人,常感叹活得很累,而又不知如何。
    于是,当夜阑人静,窗外响起了秋雨声时,便更多地引发了心灵的颤动。声声秋雨,让心灵还原到自然,还原到人性中至纯至善的一面,同时对生命的本原意义有着深一层的感悟。
    我想起了一幅秋意图:天高云淡,夕阳西下,晚风拂柳;清馨而平朴的菊花、桂花;一湾秋水、一叶轻舟、一群水鸟、一片荔枝林,一个牧童骑着一只大水牛,吹着叶笛,向炊烟袅袅的农庄缓缓而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也许这就是世界的本来,生命的本原?是纯粹的平朴而无杂质的。
    我想起了秋月夜:清风徐来,碧天如水,一轮明净的秋月,轻柔如纱,给人类带来了温馨、平和,没有了烦恼与浮躁,没有了名利的欲望和冲动,心平如镜,感受着世界、生命中美好的一面。静静的月光下,风轻轻地吹动着窗台上的菊花,夜已深,河汉隐隐,秋露滴滴,秋虫唧唧,此时此地,你还能想什么呢?没有了,你觉得你离世俗的功利、离某某的愁怨很远很远了。
    深秋,是美好的,不仅仅因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还因为山坡上熟透的果子,平原上金黄色的稻谷。
    秋收,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让人感到了一种充盈、一种喜悦、一种冬闲即将到来的安宁。
    思忆在秋夜雨中流动着、交融着,曾经参加的秋收冬种,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
    那年月,我还是个半大孩子。相对于春耕夏收,秋收是最舒适的农活,没有春寒料峭,没有烈日暴晒,秋风在田野上轻轻地吹着,清清爽爽,让人感到一身松快。我所在的村庄位于北洋平原上。村里人对秋收普遍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好像即将面对的是一次愉悦的秋游。提着“松担”(一种用木头制作的两头铁针状的专用来挑刚割下的稻子、麦子的工具),握着镰刀,说说笑笑地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脸的平朴、欢欣、自然,很超俗,很有着一种《桃花源记》中的意蕴、形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北洋平原,土地肥沃,河网密布,几无旱涝之虞,在我作为农村户口的那些日子里,几乎是年年丰收,分得的粮食一年下来总吃不完。
    秋风一阵阵吹过,沉甸甸的稻穗起起伏伏。开镰了,稻子一片片地倒下,捆扎,用“松担”往中间猛插,挑起,在村里的场院中脱粒、扬谷、晒干、入仓。秋风中,收割后的田野显得特别的干燥。翻过后的黑土地上,一块块土疙瘩,要用木锤子敲碎,也就是农语中的“敲园”,然后把地划成一垅垅,播种蚕豆、麦子。接着就进入了一年中的冬闲,其间只需在河边按上水车,经常往地里送水即可。当“蚕豆花儿香啊麦苗鲜”时,那种田园之美、那种诗情画意、那种清新,如今忆之,实在是动人心扉。
    每当为俗世之事所困厄、烦恼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陆游的“莫言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并对清新、清静、淳朴的乡村生活心往神之。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