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水一样的月光洒满了绵延的雨花台。天地人间,花草树木,一片静谧。从“古雨花台”下来,漫行在寂无人迹的林中甬道上。澄静的秋空,皎洁的月儿,轻轻的晚风,我的心里感到了一种少有的净化、详和与安谧,感到了整个的我,从灵魂到肉体,都超脱了世俗的污浊,与纯净的大自然,与静静的秋夜,融为一体。肉体的我,单纯性与多重性同在,而这美丽的大自然,秋空、月儿、林木,还有林边洒满银光的湖水,则是纯然的宁静与单纯…… 一路漫行着,遐思着,来到了一片婀娜多姿、挺拔秀逸的竹林。秋风轻轻地吹着竹叶,摇出了一阵沙沙的细语,仿佛在这静静的秋夜中,竹子与竹子在互相叙说着什么。忽地,一股清馨的香味和着清凉的夜露缓缓飘来,细一分辨,哦,是桂花的清香!眼前分明是一片娉娉婷婷的秀竹,何来桂花香?举目四顾,竹林对面那一片树丛中,银色的月光下,影影绰绰地显露着一些桂树的影子。 桂花,在散发着清香的花卉中,除了梅花,我最喜欢的便是桂花。天地造化,桂树暗绿的叶子总是一片片对称长着,有一种很浓很浓的艺术感。桂花与其它的花卉不同,不是一朵朵绽放着,而是像碎小的黄宝石一样,洒满了枝头。桂花的香味别具一格,没有茉莉花、夜来香的浓郁,像寒梅一样,清纯、淡雅,吸入心肺,让人有一种被大自然净化的感觉。桂花是异常质朴清淡的,一点都不显山露水,宛如长在深山、隐在深山,不为世人所知的纯朴美丽的山村少女。 一路月光、一路轻风、一路馨香,来到了一座园子前。方方的门是用带皮的原始木头搭成的,带有浓厚的庄稼院的韵味,让人想起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稻香村,上挂着“木樨苑”三个字。木樨苑?怀着不解和好奇之心,踏进了门,进去后,方知原来木樨就是桂花,是另一种称呼。细想来,又觉得不足为怪,在汉语词汇中,诸如此类,比比皆是,如杜鹃花,在江西称映山红,在陕北称山丹丹,在朝鲜称金达莱;夏日的荷花,也称芙蓉、莲花;马铃薯,亦称土豆、山药蛋、洋芋;“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在此地是这种名称,在彼地是那种名称。 园子里灯光柔和,绿草如茵。可能因为时已入夜,阒无人迹。园子呈方圆形,中央摆着许许多多以鹅黄色的菊花为主的盆花。园子里遍是桂花树,在月色和灯光中,透出了一种朦朦胧胧、淡淡静静的美。月光、桂花、绿暗的叶子、弥漫在夜空中的清香,让人沉醉,心平如镜而又迷离,仿佛飘飘荡荡进入了月宫,看到了“寂寞嫦娥舒广袖”,闻到了吴刚捧出的桂花酒。 左侧的边上,悬挂着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咏桂的诗词。朱熹的《咏桂》写出了桂花独特的韵味,意蕴深厚——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至,空吟招隐章。 我一向很欣赏赞叹李清照的词。李清照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独具特色,词句、文采、感情、思想内蕴,透着一种天赋的似有形又无形的神韵,是他人学不来也模仿不来的。她的词分为两个时期,一是靖康之乱前的相对安逸的生活,多抒发对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和怀恋,以及深闺独处的烦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要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范围内;一是北国沦陷,南渡后的离乱漂泊、饱受忧患的痛苦生活,虽然词中更多的是抒发个人的不幸和心灵的苦楚、悲哀,但在客观上反映出了山河破碎后的社会形态,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那种鲜明而又深沉的意境、那份浓浓的情思、忧思、那腔国恨家愁,以及惊天地泣鬼神的神来之笔,时而让人荡气回肠,时而让人萦回低吟……尤其是一些“菊花词”,写花倾情,怜花自怜,形象鲜明,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赞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形象独特,以花喻已,叫醒了全篇,实在是精妙绝伦,让人回味无穷,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不已,整首词也因之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在“木樨苑”所挂的诗词中,我意外地发现亦有李清照的词,李清照素以咏菊著称,没想到亦有咏桂的词作。吟诵了一番,那意境、那韵味、那神来之笔,与“菊花词”一样,同样让人沉湎在那种独具风格的意境中,让人留连赞叹,回味无穷。这里不妨摘引下来与读者诸君共欣赏,尤其是在这桂花盛开的季节。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留香。 何须浅碧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处当年不见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