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朝阳鸣凤九龙岩
【发布日期:2015-07-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游心华】
九龙岩,通称“九龙潭 ”,位于仙游境内大蜚山麓,与县城以北的金石山、钟鼎山、将军山相连,是仙游县以“九”字冠名的旅游热地之一,被誉为仙游的天然后花园。
  旧志称“将军山在县北三里,雄峭端厉,为飞山左障”,“瀑布山在县北五里,峭崖翠豁,飞瀑奔泻,注为龙潭。” 古时候仙游以“东南壮邑”名闻于世,县城“踞大蜚山之南,负山带溪,二飞(大飞山、小飞山)为镇,蓝溪环之”,“西接蜚山,东列石鼓,北枕瀑布,南带仙溪,水绕山蟠,面势环翕……”大蜚山西出九座山(又名凤山,在县北七十里,志称九座山为“郡、县名山之祖”)、九云山、九座寺、九座龙潭,南出九峰山、九龙山、九重溪,北上九龙岩、九仙山、九仙坑、九鲤湖、九十九朝山。
  大蜚山“主山来自九座山,蜿蜒百里,矗为大蜚、小蜚二峰。”《乾隆仙游县志》载:“大飞山在县北五里,县之主山也,自九座(山)分脉东来,高可千仞,屏立治北,耸拔飞动如凤展翅。”清朝兴化令郑黄灿诗曰:“山如威凤欲飞翔,书院今来只鹿场;崖藓蚀余霜月句,风泉吹落涧花香。”九龙岩距城五里,宛如大蜚山的掌上明珠,素为历代文人雅士、平民百姓所青睐。有据可考的就有清顺治间知县孙之屏常到九龙岩观光,捐赠俸禄接济僧人,还有一位是清光绪间仙游县正堂朱 隆乐善好施,捐赠铜钱助修九龙桥,为美化九龙岩添砖加瓦。如今在九龙岩古栈道的石崖上还能找到这些石刻:“署仙游县正堂朱    隆乐捐铜钱贰拾千文正重修九龙桥,光绪丁亥年(1887)菊月 日立”。县官当先,那些地方驻军头领也闻风而动,大发善心,将自己的体己捐赠出来兴办公益事业。九龙岩石壁上“兴镇左营左部防守仙邑千总姜某助修”、“兴镇右营右部防守仙邑把总陈一某助修”就是最好的见证,至今让人感佩不已。
  九龙岩素以水色山光着称,山亦以瀑布命名。作家陈德铸曾撰《九龙岩赋》,赞曰:“得天独厚,大蜚山磅礴,势若鲲鹏,奋翼翱翔于天际;据地自雄,九龙潭错落,状如匹练,蜿蜒穿行于幽谷。”志称“九龙岩在瀑布山,从水磨坑(今万福村)穿涧攀崖而上,飞泉洒雪,声聒入耳,下注为潭,若冰壶之贮秋月。”“寺外苍松踞虎,石上红枫蟠龙”。九龙岩寺后的大瀑布最为壮观之,至泉瀑自瀑布山飞泻而下,白练飘空,声撼空谷,涧底寒气逼人,仿佛置身万丈冰窟。九龙岩瀑布下依次排列九个深潭,泉水沿涧而下汇成九    ,潭因此得名。九个龙潭分别名为后门、鸭母、观音、勺子、水瓮、顶坝、石仔等,传说每个潭里各有一条蟠龙把守。志载“九龙潭在瀑布山下,泉飞石壁,迅驰奔注,    之为潭,多生蜥蜴,旱求得之,祷雨辄应。”乡人林懋义教授曾在《鹭岛情思》一书里记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随同家人进山祈雨的经历,作者写道:“有一年,久旱不雨,田地龟裂,全城男女都穿着白衣,手执幡旗,三步一跪向九龙岩祈雨,号天呼地的祈雨声实在令人心撕肝裂 ”。九龙岩寺依山而建,座北向阳,前有将军山护驾,近有飞龙步步紧随,面对万丈峡谷,背靠断崖绝壁,寺后门紧贴大瀑布,飞瀑洒雪,冷雨敲窗,氤氲之气弥漫其间。九龙岩寺额“小普陀”,大殿内供奉观音大士圣象,寺联“要脱世纲俗尘当游此地,欲求善因美景须种心田”。在四方信众的心目中九龙岩不但是一处度假避暑胜地,俨然还是佛教观音菩萨的道场,逢年过节远近善信扶老携幼,纷纷前来朝拜或祈愿。传说当年普陀山观音未成道之时常从东海云游至大蜚山,亲手撒下满山的奇花异草,为远近父老乡亲除垢祛病,后人感念观音菩萨恩德,遂建寺取名“小普陀”。宋朝名士喻景山时隐居此山读书,镌“大飞书院”,并留下诸多诗文碑刻,可惜由于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古寺已荡然无存,现今的寺院是四十年前附近的宝峰、万福村民在故址上重建起来的,虽显简陋,亦为一方殊胜。
  九龙岩寺阶前的石屏上留有明人舟庵的摩崖题刻隶书“       ”二字及民国诗人罗志忠《游九龙岩》诗刻:
  引人入胜数声钟,古寺依岩薄雾封,崖接银河悬瀑布,潭非瀛海起蟠龙。
  中日月循环砺,云外峰峦逐渐溶;溪鸟山花多好客,悠然迎送各从容。
  九龙岩泉流掩映,峰壑幽幻,宛如世外桃源,但也是子孙后代永志难忘的抗倭古战场。令人望而生畏的九龙岩瀑布山大峡谷,两侧奇峰兀立,犹如斧劈刀削,深不可测,清澈的山泉汇成一股巨流从高处跌入后门潭,这就是当年进犯仙游而后败走麦城、自投罗网的侵略者的葬身之地,俗称“五百底 ”。据县志记载,明朝间倭寇多次侵扰我东南沿海,嘉靖四十二年(1563)冬,仙游全城沦陷,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陷仙游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幸蒙戚继光率部火速救援,将倭寇残部逼进大峡谷。自古以来多行不义必自毙,也是倭寇末日来临,五百名倭贼残余闯入瀑布山后遭到“戚家军”截获,被斩于大峡谷,仿佛跌落观音大士掌中,一个也逃脱不了。为了纪念仙游人民抗倭胜利,后人将这个死亡谷称为“五百底”。现在“五百底 ”建起了拦水坝,利用涧水发电,造福乡人。知恩感报,现在还不时有人发思古之幽情,登高揽胜,一睹“五百底 ”古战场遗址之苍凉,只因山势险峻常令那些勇敢的探险者和驴友们感叹“蜀道难”。
  九龙岩的枫叶是大蜚山最浓最浓的秋色,每到赏枫季节,游人如织,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九龙岩观赏红叶绽放的绚丽,从水磨坑经马鞍山至富洋岭古道,每隔百步,植有一枫,蜿蜒十里,如火如荼,古道上至今还存留下了上百棵树龄百年以上,高二、三十米,须二人以上合抱的红枫树,古木参天,林深叶茂。
  予友德铸君曾作《游九龙岩》诗一首:
  不愿扶桑驮日忙,九龙犹卧深山中,有川垂练飞碎玉,无雨雷鸣荡野魂。
  偶举 岩伸浩气,常潜碧浪养韬光。寺中僧好情难却,天近白云易难返。
  九龙岩寺对面有一条古道直达富洋山,那是富洋山民世世代代通往县城的纽带。“岭尽别开村落,林谷盘郁,旧有富洋禅院。”传说九座禅师曾隐居富洋山建寺,当年他在嵩山少林寺受戒后就立志将少林武术传承到东南,回仙游后他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沿着九龙岩这条古道穿越到密林深处的富洋山,开辟了第一座南少林寺。“初卜山,址富洋,次入南山庵。咸通六年(865),始卜庵于九座山之东端。”《宋·仙溪志·卷三·仙释》。志书上载有晚唐诗人郑良士《寄富洋禅者》一首:
  画破青山路一条,走鞭飞盖去何遥。碍天岩树春先冷,锁院溪云昼不销。
  上茗芽因客煮,海南沉屑为斋烧。谁能学得空门士,冷却心灰守寂寥。
  九龙岩四周群山环绕,溪涧蜿蜒跌宕,好像一条蓄势待发的卧龙。昔日从水磨坑溯流而上,沿涧筑有五、六个大水磨,利用上游的涧水碾米、磨面,一年四季,无限风光。现在电力事业发达了,水磨已经成为历史的陈列品,唯有那古老而庞大的石磨盘还残留在溪涧边,默默地诉说着那万劫不复的岁月风霜。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山下的民众在将军山腰里修建了一座擎天大坝,把九龙潭涓涓细流汇成一座平湖,滋润山脚下的万亩良田,也为这仙佛胜境增添了一道优美的风景。从九龙岩水库放眼望去,碧浪峡谷, 烟波浩淼,山水交融,梵影净土,仿佛步入海天佛国。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