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副刊 > 城事
谈羞说耻
【发布日期:2011-07-16】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夏夜,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兰溪公园的草坪上憩息乘凉、谈天说地。有几个年纪稍大的正围绕着羞耻的话题扯开了:现在是世道变了还是社会进步了,什么恬不知耻的事都做得出来,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于是,你一则新闻我一个故事地举例开了,时间、地点、人物,一应俱全。如光天化日之下拉扯别人的金项链;当着人家老公的面抢走女人;家有妻子外养二奶;裸体穿行大街;公开行乞诈骗……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主题词”是:谈羞说耻。
  也许,含羞怕羞者渐渐被人看扁了,甚至吃了大亏,大家似乎都装作大胆体面。最近罗西有篇文章,说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所谓牛人,时髦地说,是雷人,通俗地说,就是丢人。”众所周知:“人不要脸,百事可为”;一个不要脸的人,就成了厚颜无耻之徒,什么丧尽天良的事都能做得出。
  小时候,看着别人吃东西,就会被人刮脸皮表示丢脸;抄了别人的作业,也会被人刮脸皮;借了人家的东西没还,考试成绩输给人家,都用“丢脸了吗”来奚落。甭说是有悖于道德的伤风败俗的言行,更会让人指责。指责的句式简短:“羞不?”“丢脸?”“皮厚!”
  “丢脸?”“皮厚!”是当年贬斥恶习、指责不良行为的简短语言。在恶习大家嫌、逆行众人恶(音wù)的语境下,羞耻之事往往受到遏制。于是,对羞事刮脸指责,对耻事唾液鄙视,不断形成风气。例如,走在村野路上,突然树上掉了个芒果,我们瞪着眼睛,不敢去捡,生怕主人见了被指责。别人地里的地瓜,即使周围无人,也没胆量去挖它几个;更何况是集体的财产、公款之类。
  中国人历来顾脸皮,怕羞,因而有“羞愧难当”之说。不过,不怕羞的也有,称之为“皮厚”。皮有多厚呢?俗话讥讽“皮可张大鼓”。鼓之皮其实不厚,但完全经得起敲打。人之皮很薄,也经得起“敲打”。
  丢脸吗?即指你“羞不羞?”。以我之见,“羞”多半指干了丑事的脸部表情,而“耻”字则多半指的是内心状态,耻因此可写成“ ”。害羞,原本是大多女人的专用表情,可现在呢?知耻,原本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可现在呢?
  2006年春,胡锦涛同志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顾脸皮者荣辱分明,大凡耻类之事均不为之;然而也有些人管你荣呀耻呀,脸皮越来越厚,胆子越来越大,甚至荣辱颠倒,目不忍睹的裸体之类频频出现,耳不忍闻的靡靡之音充斥耳膜。有人冠之为“大胆“、”开放”、“超前”,我们实在不敢恭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讲话里又一次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想,这里主要的是重在自觉,贵在坚持。
  我赞赏这么两句话:一,英国作家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既是“唯一”的,说明了不知耻的则非人也。我们的祖先早在二三千年前就对羞耻提出了看法,孔子要求远离耻辱;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曰:“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固然,碍于羞愧而止步不前是不值得提倡的,而根本不顾羞愧去胡作非为,则应是坚决反对的。
  “知耻近乎勇”。道德自律产生的羞耻感是人类趋于完善的动力,试问眼下有多少人具有“羞耻感”呢?犹如保尔那样的革命者以“碌碌无为而羞耻”,而玩世不恭者则完全不知天底下还有“羞耻”两个字。眼下,“各人自扫门前雪”,没人刮脸皮了,没人指责“丢脸”、“皮厚”了。  
  月牙儿偏西了,公园里乘凉的人们渐渐稀少了,那些谈羞说耻的人儿也渐渐困了。其中有个诙谐地忿忿地总结:哎呀,世间风云变幻,风花雪月,风情万种,风流韵事,咱们“落伍”了。你看,有对恋人还在草丛中搂搂抱抱、亲亲热热呢……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