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斌,曾获“全国德艺双馨雕刻艺术大师”、“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名贵的材质,工艺的精湛且不落俗套让王洪斌设计或监制的仿古家具深受工艺美术界的好评,也受到了仿古家具爱好者及收藏家的热捧。 谈及王洪斌今日的成就,他毫不讳言自己是福建海南黄花梨的第一人。但作为仙游红木家具的领军人物,王洪斌的成功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王洪斌13岁学习雕刻,与海南黄花梨的结缘纯属偶然。1983年,年轻的王洪斌来到海南寻求发展,他在一个朋友那里偶遇了海南黄花梨的树根。擅长根雕的王洪斌立刻被黄花梨行云流水的纹路和它瑰丽的色泽所吸引,王洪斌意识到细腻缜密的黄花梨很适合做根雕。他尝试着用黄花梨进行创作,意料之外,他的根雕作品好评如潮。1988年,王洪斌回到家乡创办了永盛工艺厂,构思奇特的根雕作品使他初进市场便尝到了甜头。在他的引领之下,黄花梨在家乡形成了产业框架,不少人陆续加入了行业。 曾在海南闯荡的王洪斌在黄花梨渠道上颇有门路,于是他筹借资金开辟了黄花梨树根买卖。但想不到的是,这桩生意没有打开销路,各种压力之下,步履维艰的王洪斌被迫关闭了工厂。第二次,王洪斌重振旗鼓,同样冒着高额利息的风险,永盛工艺厂再次开业。岂料这次承接的台湾商人订单是场骗局,整批的黄花梨根雕和檀香木雕作品发往台湾后杳无音信,工艺厂第二次关门。他的第三次创业也因市场的冲击而偃旗息鼓。三振出局的王洪斌此时已经债台高筑,重重地打击让他心生疲惫,力不从心。 一贫如洗的他过上了最艰苦的生活,但他永远没有放弃下一次的尝试。成功往往就出现于最想放弃的那一刻,这是他深信不疑的至理名言。一朝入行便永生追求,是王洪斌最坚毅的态度,他的韧性终于使他的事业重新扬帆。与自己的妻子配合,一个雕刻,一个打磨,王洪斌再次的创业有了起色,他慢慢积累了资金,工艺厂再度发展起来。 置死地而后生,王洪斌一波三折的经历于他现在来说,就是轻松的话题。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光芒背后的心酸,只有眼光向前,态度坚定才能获得成功。正如他所说,这些经历让他学到了很多经验和道理,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海南黄花梨资源稀缺,所以尤为珍贵。王洪斌不惜重金收购旧门板、旧家具等黄花梨老料,并全力打造精良家具,争取做到“料有所用,物有所值”。他谈到明式家具,解释道明式家具的风格以线条为主,现在的工艺能模仿到与从前如出一辙。工艺实践的过程中,王洪斌注重家具比例的协调,榫头的无缝也是他致力追求的目标。王洪斌一直坚守做精品,他认为粗制滥造就是暴殄天物,作品能否流传应该由工艺来把关。他还希望打造一个海南黄花梨博物馆,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鉴赏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