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视角
“感恩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布日期:2012-11-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在这天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感恩节火鸡和南瓜饼等美食。而加拿大与美国的感恩节时间不同,10月第二个星期一。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记者调查:感恩节中国人如何过?

 

    时针已走过晚上10点,吴志航最终还是抓起电话,拨通了家里的号码。“这段时间还好吧?”这是他问候父母的惯用语。母亲照旧回答:“还好啊。”几分钟后,话筒传到父亲手里,父子俩一阵寒暄。末了,吴志航除了照常的那句“保重身体”,还加了句“谢谢你们”。这天是11月22日,西方传统的感恩节。在吴志航就读的莆田学院校园里,也冒出不少有节庆色彩的元素。校园广播里,女主播用温柔的声音问:“今天,你会不会向最想感恩的人表达情意呢?”
    据上周记者的调查,在百位受访者中,46%受访者选择在这天有所表示。父母成了感恩频率最高的对象,高达80%,其次是恋人、朋友……排名大致与情感的亲疏程度相吻合。59%“不感恩”受访者认为尽在不言中,一个来自山村的大学生,在西方节日给在家务农的父母打个电话,用乡音说声“谢谢”。在吴志航看来,这并不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他差点就放弃了,“感觉有点不好意思。”那些没有在感恩节里有所行动的受访者中,11%的人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而这一天,同样是大学生的谢乐怡也很平淡地度过了。她是在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的女孩,与父母交流亲密,“可一起打游戏一块刷微博的那种”,更不用说和同龄的朋友。她在感恩节里无所表示的原因是,“对这个节日不感冒”。有25%的受访者选择了和她同样的理由。谢乐怡说她比较看重的是春节、重阳节这类中国传统节日,“发个短信、打个电话、送点礼物,即使你不说“感谢”,对方也能理解这份情谊。”
    那些在感恩节有所表示的受访者,通常会用什么方式传递感恩之情呢?10%受访者选择送礼物表心意。感恩节前,各大商家也借此打出促销牌。这一天,各大商场、娱乐场所、电影院、餐厅虽不及圣诞节、情人节那般热闹,但同样人满为患。情侣们忙着约会,交通干道车水马龙。网友戏谑:在中国,不管过什么节,最终都会变成两个节日,一个是购物节,另一个情人节。22%受访者选择了“直接向对方说”。还有34%受访者选择了一种含蓄的办法,把情意记在心里,找机会为对方做些事情。发短信是个省事又见效的办法,有18%的人选择了它。感恩节这天,莆田某公司职员施雨琦给手机通讯录里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发送了信息。对象不同,内容也不同,给朋友的是“感谢陪伴”,给长辈的是“感谢关照”,给老师的是“感谢教导”。对于那些给予过特殊帮助的人,施雨琦把短信编得精致而深情,“有些话平常说起来怪怪的,借这个日子正好。”
    今年春天,施雨琦作为一个志愿者组织的代表去一家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学校搞了一个隆重的受捐仪式,操场上,受助的孩子站成一排,聆听教育局领导和捐助者代表发言。“那些孩子半低着头,目光躲闪,不像是受了恩惠,倒像是受了委屈。”当时,施雨琦想到“受助者的尊严”。仪式后,校领导建议受助孩子每半年给捐助方写一封感谢信,施雨琦连忙拒绝了这个好意。“不是反对知恩图报,只是不希望以这种僵硬的方式。”施雨琦和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信奉一个观点,“当下感恩文化缺失的一个元凶,就是这个社会长期以来习惯了消费受恩者,将其形象反复"展览",让受恩者背上心理负担,甚至产生冷漠心理。”“知恩图报是美德,施恩不图报也是美德。”她借用了一句俗语。

 

中国需要怎样的“感恩节”?

 

    感恩节在美国当地不仅是举家团聚的日子,也是一个帮助穷人、行善的日子。感恩并不限于自己与家人,而是面向整个社会。人们平时相互交往,就是去商店买东西也一定不会忘了说“Thankyou!”家人间也充满礼貌用语,这并不是客气,而是出于感恩的心态。走在路上,有时候陌生人也会热情地跟你打招呼。人们都在充分享用着上帝赐予的礼物。
    中国人也不是不讲感恩,但我们的感恩更强调的是“报恩”,有取才有予。我们的节日里,大家虽然记得家人,却不会想到去帮助不相干的人,人和人的交往也很少听到说“谢谢”。越是熟悉的人之间好像越是如此。像子女对父母就很难开这样的口,仿佛这样做就是“见外”。正因为大家把别人、把社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所以在我们的社会里,才会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怪现状: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入学时,父母还要像保姆一样陪着,甚至露宿操场;街头被撞的老人被别人扶起的时候,不是感激对方,而是借机敲诈……就感恩文化而言,中国人更重私人关系,而西方人的感恩对象却更抽象,社会意识更浓厚。中国人个人其实都不差,但是与西方人相比公德心更缺乏。西方人的节日我们无需照搬,但是充满感恩的心态我们却不能不具备。
    国内有人建议在中国也另外设立感恩节,认为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重新选择一个纪念性的日子,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借鉴美国节日,设立中国自己的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让成年人互相体谅,人际关系更和谐。
    有大学生倡议,在中国大学生中设立自己另外的感恩节,在这天向自己的朋友、师长表达爱意和谢意,联系周围实际,让他觉得这很有道理。其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况,一切只从利益出发。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因此不少人建议在中国也另外设立自己的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记者手记:感恩节,从表面上看,跟中国人没有多大关系,我们也大可不必追随他们的脚步去吃烤鸡。可感恩这件事,是我们时常要放之于心,付之于行的。每个人,在生活中走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在接受着其他人的恩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更能理解爱与感恩的分量。有时感恩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感恩节,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提醒自己,怀着感恩的心,体验幸福的生活。    晚报记者 辜建健  许帅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