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视角
舌尖上的年味,快回碗里来!
【发布日期:2014-01-29】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欧碧仙】

         逛庙会、买年货、贴春联、围炉守岁、发红包......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也形成了各种带有浓郁乡土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年俗文化。只是,不知从何时起,“年味越来越淡,年过得也越来越没有意思”成为了许多人年末的一声叹息。
    国内知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并不是因为年味越来越淡的事实,而是因为人们抱怨年味儿淡,一定是心里非常想过年但找不着年味儿。这一声声抱怨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年的需求、对年的情感,是存在着的,只是找不到载体,找不着可以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的方式。”是的,年还是那个年,人们对于年的情感也依旧不减,只是,当人们突然想要从浮华的生活里回首重拾年味时,许多人迷茫了:“年味是什么?”其实,年味一直都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和生活中,兀自安然。不信?本期记者就带您一同去寻回,那些“舌尖上的年味”。

    说起年味,总是和“吃”文化脱不了干系。在莆仙民间,尤其是在农村,各家各户在年三十以前都要杀鸡鸭、杀猪羊,准备好油炸豆腐、油炸地瓜、油炸海蛎饼等,还有必不可少的“红团”。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然而,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应当都有属于自己最最钟爱的一道“舌尖上的年味”。

自制豆腐

    小时候,家里的长辈总会在春节来临之前,磨豆浆、做豆腐,这也已然成了莆田乡下的一道风景。问起自制豆腐的原因,长辈们总会说:“据说‘腐’‘福’谐音,多吃多福,所以咱们莆仙人到了腊月就有自己动手制作豆腐的习俗,再说自己动手做的比市场上买的要好吃,更有年味。”
    其实,做豆腐可是个细致活,泡豆、磨浆、滤浆、烧浆、点膏、冲浆、压块每个步骤都有讲究。不过,自家做的豆腐不仅烹调起来更为鲜美,生吃也是十分得可口。
    在莆田,豆腐的食用几乎贯穿整个春节。比如炸豆腐。炸豆腐是莆田人过年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过了油,香喷喷的炸豆腐就做好了,刚出锅的炸豆腐香气四溢,十分美味。再比如除夕围炉时火锅里的冻豆腐,既能分解火锅汤底里的有害物质,亦是吃火锅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涮料。

喜做“红团”

    在莆仙大地,过年时家家必做“红团"。 “红团”是用糯米粉加红色食用颜料制成皮,里面包着甜而不腻的绿豆或者熟糯米,包馅后用刻有吉祥图案或字样的木模压成上拱下平形状,再用蕉叶垫好蒸熟。对于莆田人来说,“红团”意味深长。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另外“红团”的甜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 
     “红团”被广泛用于大年三十时祭祖先、敬天地。正月初三,出嫁的女儿若逢娘家父母做寿,也会将它们装担挑回娘家,成为不可或缺的寿礼之一。  

油炸食物

    除夕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油炸一些食物,莆仙风味海蛎饼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其他如地瓜片、芋头、豆腐、香炸排骨、鳕鱼排、芋球等,则可以随机搭配选择。一般人家都能变着花样做出十余种香炸食品。最怀念的是小时候的“螃蟹腿”,即用地瓜丝或香菇丝与淀粉混合油炸的一种食物,香气四溢,只是生活改善后,已是许多年未再吃到了。这些食品除了当天可以大快朵颐外,长辈们也总会特地保存一些留作除夕当天祭祖先、敬天地时派上用场。

 围炉守岁

    年三十,除了祭祖先、敬天地,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围炉守岁,也就是吃团圆饭。
    莆仙人看重亲情,除夕夜围炉时,大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赶回家里团聚。围炉时,如果有人确实无法赶回家,餐桌上也会给他放上一副碗筷。莆仙民间围炉时,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有吉利的寓意,如鲫鱼(俗名鲫母,谐音积宝)、蟹(要十脚全的,寓十全十美之意)、虾(谐音和,一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甜丸子(莆仙方音称软粿,意即日子过得甜甜美美的)。
    不管是炒盘菜还是涮火锅,上述这四道菜一般是必不可少的。若是涮火锅,寓意“多福”的豆腐和“生财”的生菜也是必不可少的火锅涮料。     

做岁吃面

    在莆仙方言中,面和“命”是谐音,因此,正月初一和初五(或初四)的“做岁”,早餐都必须吃线面。本地生产的线面细长柔韧,烹调方法是先在碗底垫上炒好的芥蓝菜或是烫好的菠菜,盛上沸水捞熟的线面,再浇上一早炖好的鸡汤或是鸭汤之类的汤汁,然后可以视个人喜好加上炒蛋、炸花生、豌豆、紫菜及各种卤味等佐味菜,别小看这一碗线面,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意味深长。在莆仙,初一和初五(或初四)一大早吃碗面,才意味着又长了一岁。
    莆仙人的“春节”是从初一过到初五,俗称“五日岁”。初一早上吃完线面,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裳,出外“游春”娱乐,走亲访友拜年。如若初一不进对方门,初二就不能上门。这里还有个典故。据载,明嘉靖年间某年春节前,倭寇攻下兴化城,三万多人被杀。待戚继光率军收复时已是大年初一了,在山上避难的人们陆续返家后,看到的是家门溅血,尸横街巷,哪有心思过年?由此,初二这天便是莆仙人忌讳的日子,从而形成初二不串门习俗。到了初四,一家人又聚在一起重过“三十暝”,初五重做“大岁”,每个人一大早再吃上一碗线面,“做岁”才算结束。

 初三寿宴

    在莆田,有个特别的做寿习俗。按照习俗,凡是49岁以上,年龄适九和十的,都要将寿宴放在正月初三这天办。逢九称为“假寿”,逢十则为“正寿”,“假寿”往往不及“正寿”隆重,不过,正月初三做寿这一习俗,倒是给正月里的莆仙大地增添了不少喜气洋洋的气氛。
    东家李婶49岁,西家王叔70大寿,做寿的家里还要腾出人互相串门吃寿宴。在莆仙大地,乡下的寿宴多是在自家摆上的“流水席”,通常都有12-16道菜,不奢华,但都是极具莆仙特色风味的菜式。以莆田特色卤面开桌,海鲜、水果和甜品样样不少,最后再以一道海蛎汤结束酒席,宾客尽欢,福寿绵长。有意思的是,在寿宴上,一般大家看到海蛎汤上桌,也便知道寿宴已经接近尾声,于是纷纷把握机会再向寿星道一句恭喜和祝福,然后才会带着寿星家的回礼离席。

春节零食

    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的年货置办得并不那么丰盛。于是,一帮小伙伴们最惦记的事儿就是挨家挨户去拜年,不管熟不熟,问一声儿“过年好”,长辈们肯定笑脸相迎。这样一通跑下来,不仅落个嘴甜的夸赞,更重要的是,个个衣兜儿鼓鼓囊囊,塞满了瓜籽儿、花生和糖果......
    春节前,置办年货是每个家庭都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而年货清单上绝对少不了的几项就是各种春节零食。待到春节期间,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几个茶盘、果盒,即使家中客人少,也会装满各种各样的春节零食应应景儿,花生、瓜子、巧克力糖、开心果、蜜饯…不是香香脆脆,就是甜甜蜜蜜。
    正月里,卸下一年到头忙碌的工作,停下一年里匆忙奔走的脚步,坐在自家的客厅里,一边与亲戚朋友聊天或是欣赏电视节目,一边吃点小零食,欢声笑语,好不惬意。

    记者手记:年还是那个年,只是花样翻了新、心情变了样。当人心越来越大,选择越来越多,不要说年味越来越淡,其实,那些记忆里的年味,从未散去。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的一股“幽香”。年味,其实就这么简单。到哪里去寻找“年味”?给自己买一身新衣,即使你的衣柜里满是漂亮的衣裳;和长辈们一起动手再做一个“红团”,即使你这些年吃过无数美味的饕餮;陪父母们再去“游春”一次,即使你走过许多地方遇见过许多人……重拾年味,并不需要那么刻意。把自己当做孩子,一如童年里那个总是翘首期盼春节快来的孩子,年味,便会一如记忆里的那一抹浓郁,幸福得怎么也舍不得告别。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