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视角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读书计划”
【发布日期:2014-04-05】 【来源:】 【阅读:次】【作者:薄文军】
    进入4月份,国际儿童图书日、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接踵而至。怎样读书,怎样引导读书,尤其是怎样引导儿童读书,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想法很多,推荐的方式方法也很多,最典型的方法则是推荐书目、甚至是推荐所谓的“必读书目”。读书本身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快乐的本身应该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再好的图书,如果只是被动阅读、强制阅读,必然没有更多的快乐所言,甚至于会让人感觉索然无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我感觉,要真正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必须坚持科学引导、循序渐进、自我规划、自主读书的方式。老师和家长,不要为孩子指定太多的“必读书”。严格地讲,世界上本没有所谓的“必读书”,知识总是相通的,自古以来的图书内容更是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老师和家长,没有必要为孩子划定僵化的条条框框,更没有必要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强加于人。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读书的本质无非是多识、启智、明理,而这一目标,通过读不同的书籍都是可以实现的。许多书籍是有着很强的替代性的,很少有哪一本书是“非读不可”、“无可替代”的。当然,我们也主张从儿童时代开始,每个人都要多读些世界名著、畅销书籍,这主要是考虑到要拓展大家的“阅读交集”,增加社会公众的共同话题,甚至形成深层次的能让大家心领神会、共同识别的文化集成码。
    引导孩子读书,要激励他们自主制订一个读书计划,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读书。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坚持一个“远交近攻”的原则,按照现在的阅读兴趣、知识储备,逐渐向外扩展、扩大辐射半径。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但这种食粮的消化吸收周期是比较长的。过于频繁地调整阅读方向和内容,会增加阅读成本,甚至会变成“黑熊掰玉米”。
    只要孩子选的课外阅读书籍有价值、有意义、有一定的文化和知识含量,且没有太多的不可容忍的硬伤,老师和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干预。只有当你发现孩子确实阅读面太窄、知识储备不足,对性格、兴趣、行为、习惯影响跑偏的时候,才可以指导孩子换一些书去读。
    在一段时间里读同一类书籍,趁着孩子的兴趣较浓、兴奋点比较集中,一鼓作气多读几本(当然也不能走极端),阅读成本较低,便于融会贯通。而如果像这样子连续涉猎三五个系列的书籍,就能形成一个较大、较完整的文化知识面,有助于构建个人的优势领域和知识体系。
    读书是百年大计,因为其真正能够贯穿人的一生。让孩子养成自觉阅读、自主阅读的习惯,会受益终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